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殚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庐墓,冬月笋生。服阕 , 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 , 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爵之初入狱也,帝令东厂伺爵言动,五日一奏。校尉周宣稍左右之,受谴。先后系七年,日与怡、魁切削讲论,忘其困。所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则狱中作也。

    (节选自《明史·杨爵传》)

    【注】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B . 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C . 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D . 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即除去丧礼之服,称为服阕。 B . "帝意不测"的"不测"意思是难以揣测,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中的"不测"含义相同。 C . 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最高长官是工部尚书。 D . "比三人至"的"比"意思是等到,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爵出身贫寒,读书年龄较晚,没有蜡烛就烧柴代替。他发奋学习,跟随同郡韩邦奇游学,以学识与品行闻名。 B . 杨爵陈述在湖广见到的百姓悲惨生活的景象,来表达礼仪并非为政之要的意见,得到皇帝认可。 C . 杨爵因为上书劝谏被投入监狱,遭到严刑拷打。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便不准杨爵的家人给杨爵送饭,杨爵几乎死去。 D . 杨爵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获释才十天,校尉又来逮捕他,杨爵知道自己不久还会被释,也就没有认真安排家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5. (5) 杨爵为官颇有作为,即使在狱七年,也未失意沉沦,请概括他在狱中的作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