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下·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可大体简括为两类: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造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虛构。

    知人论文,具体分析,是分析一篇古代散文作品的一般方法。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后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

    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武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表明文体。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缘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和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等等。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意,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

    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作者依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选材、剪辑和安排而成的。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辑和安排。凡所选材,都作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置于恰当地位,结合成思想清楚、层次突出的层次段落,从而完成整体结构。试比较下列三文:

    《右溪记》

    主题:记叙修筑右溪

    主题思想:批评埋没材用,呼吁发挥材用

    首段(所在):点出右溪无名

    次段(景观):重在泉石幽趣

    三段(功用):感慨无人赏爱

    末段(缘由):作记以示来人

    《醉翁亭记》

    主题:

    主题思想:

    首段(所在):

    次段(景观):

    三段(功用):

    末段(缘由):

    《墨池记》

    主题:记述古迹墨池

    主题思想:批评虚夸作风,倡导踏实学风

    首段(所在):直接说明所在

    次段(景观):指出古迹不实

    三段(功用):强调不由天成

    末段(缘由):讽喻宣扬不当

    这三篇都是“记”体,文体结构大致类同。但由于主题和主题思想不同,它们的侧重不同,选材、剪辑、安排便也不同。《右溪记》借修筑右溪以感慨卑微良材埋没不用,因此记其所在时,点出右溪原是道州城西近边一条无名小溪;描写景观,则着重写小溪水石的自然形态,表现天然情趣,突出素质优美。《醉翁亭记》借为亭取名而书写与民同乐、乐而无逸的志士仁人胸襟,因此记其所在之后,直接说明自己为当地太守身份和取名“醉翁”的用意;描写景观,则着重写亭中所获山水乐趣,表现亭的位置适当,突出朝暮四时的自然变化的景象。而《墨池记》则借抚州学校修筑相传为东晋王羲之学书的墨池古迹,批评这种虚夸作风,倡导儒家道德文章并重的踏实致成的学风,因而记明所在之后,并不写景,直接指出墨池传说荒诞不经,不符史实,重在事理考证,进行议论发挥,它们剪裁题材各按主题思想需要,一在突出素质优美,二在写出乐趣,三在议论事理。而安排则由上表可见,既符合记体格式框架,更各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逻辑,而落实于选材、裁剪、安排所结合成的整体结构。

    (摘编自倪其心《怎样分析古代散文.从分析结构入手》)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从先秦到明清的散文,按照作品的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为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前者讲求真实,后者注重虚构。 B . 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将古代散文分为近八十种文体,远远超出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分类种数。 C . 对选材进行详略曲直地、适当合理地处理,并安排好层次段落,这些属于古代散文艺术形式结构的范畴。 D . 文有方法但又文无定法,就主题思想看,《墨池记》完全可以对墨池古迹的景象展开多角度描写,以增强感染力。
    2. (2) 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散文的题目都可以表明其文体,如《谏逐客书》《陈情表》《归去来兮辞》等。 B . 既然题目标明了“记”,那么文章内容必须要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 C . 分析古代散文,只有弄懂了字句疏通了章节,才能进一步把握其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 D . 写景抒情的文章思想内容结构不易把握,与其常常具有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不无关系。
    3. (3) 下列表述不属于文中“立意”的一项是(   )
      A . 《兰亭集序》通过描写兰亭集会的欢乐场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B . 《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教训。 C . 《项脊轩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D . 《登泰山记》以游踪为线索,叙述了作者与友人在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4. (4) 根据文本内容,将方框中的《醉翁亭记》的项目补充完整。
    5. (5) 请简要梳理文本的结构脉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