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瓦房店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曰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于天下。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写蜀、荆地材,皆至。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因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始皇西至平原津而病,乃令中车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B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C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D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陇西,郡名,战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 B . 郡县,是对秦朝地方行政区域的称谓,其中郡小县大,以县统郡。 C . 博士,古代学官名,要求通晓古今学术,并掌管相应的书籍。 D . 城旦,秦汉时犯人被罚至北方边地四年,昼夜从事守御、筑城之役,称“城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刚刚兼并天下,自认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功绩超过了五帝,因此改号为“皇帝”,下达的命令称为“制”,发布的教令称为“诏”。 B . 役使判官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去建造阿房宫或骊山的陵墓,并把蜀、荆两地的木材全部运来。 C . 秦始皇以诽谤罪抓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全部在咸阳活埋,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借以警诫后来人。 D . 秦始皇到达平原津就生了病,于是给扶苏写信说:“办理丧事,灵柩到咸阳后安葬。”信已封口,但没有交付使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

      ②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5. (5) 有人认为秦朝灭亡,根源在于秦始皇自己。请从文中找出这种观点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