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巴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成功。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正是因为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所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革命文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革命文化。 C . 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D . 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B . 文章用延安精神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了革命文化的作用。 C . 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 D .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革命文化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 .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 .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但并不是其参加了活动,就可以创造革命文化。 D . 根据文章的内容,“党指挥棒”的原则、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属于革命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