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综合题
  • 1. (2022八下·阳高月考) 为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案,学校组织了"争相吟诵赏经典"语文活动。

    【活动一∶诗与文化】

    诗,这个字眼中透露着古人的才华,体现着他们的智慧.饱含着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诉说着人世间的真情…

    读诗,仿佛是和诗人们来了一场完美的邂逅,但又好似是一场梦。梦中,美好的春日里,我们聆听着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悟他对春天的无限退想;描绘着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会他对柳树的赞颂,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寻觅着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品味他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读了这么多古诗,我渐渐读出了他们的韵味。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其中的每个角落都有独特的韵味。

    【活动二∶名著阅读】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记切记,何况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活动三∶经典与吟诵】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你的收获。

    现状∶吟诵是古时候的人,口耳相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中华古老的经典唯一的学习方式,从上世纪初,西化的诵读取而代之,逐渐淡化,以至抛弃。

    今天已百余年。文化学者、教育家疾呼;这百余年的断层,不能不说是传承中文化的一大损失。吟诵这种渗透性教育,是多么经典而又简单有效的方法。

    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指出,语言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结症何在呢?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单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正确的对待传统。

    1. (1)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加点的两个词"体现""饱含"都是形容词。 B . 这几段文字要用舒缓、深情的语气、语调去朗读。 C . "我渐渐读出了它们的韵味"一句的主干是"我读出了韵味"。 D . 文段中画线的两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2. (2) 以上是某同学从名著中选取的一段文字,这本名著是《》,作者在这封信中,从两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3. (3) 我的收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