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浙江模拟)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三: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 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年3月

    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6年10月

    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些角度阐述元朝时期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邹容对“新中国”的设想,并结合所学说明邹容设想的“新中国”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实践的。
    3. (3)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话语构建,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任选一个时期,试对这一看法进行阐述。

      (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