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太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火星是天穹上的一颗红色亮星,我国古代先人将其取名为“荧惑”;古罗马人称“玛尔斯(战火之星)”,玛尔斯之名被国际沿用至今。早在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火星,开创了人类用科学仪器研究火星之先河。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亚帕雷利斯基曾利月望,远镜对火星观测,认为看到了火星表面上的运河体系,这引起了人们对火星是否真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的浓厚兴趣。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火星探测结果都证明火星现在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尽管如此,人类并没有放弃对火星生命活动信息的探索。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行星,人类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 “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随后美、苏、欧、日等国相继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但迄今为止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内以壮观的“空中起重机”方式安全着陆,2021年“机智”号直升机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中国火星探测事业起步较晚,2011年中国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一起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然而由于搭载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出现故障,“萤火一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之后,随着中国大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网等瓶颈取得突破, 2016年中 国规划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本次探测任务一次性完成了“绕、落、巡”三大任务,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编自欧阳自远、肖福根《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材料二:

    “萤火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它是一颗人造卫星。由于我国火星探测测控能力不足和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薄弱,“萤火一号”只能搭载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之后在飞行过程中,“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实现变轨,未能脱离近地轨道,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宣布发射失败。

    虽然“萤火一号”没有实现奔向火星的梦想,但是科研人员深刻地体会到了火星探测之难。在“萤火一号”之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研究火星的团队,甚至还没有一本关于火星的教科书,“萤火一号”之后,国家不但组建了相关的科研团队,翻译出版了关于火星的教科书,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目标和探测方案,为今后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培养了人才队伍和奠定了基础。小小的萤火虫点燃了中国人奔向火星的激情,科研人员在这之后,建立了可以远达火星轨道的深空测控站,不断破解技术难题,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吴季《“萤火一号”不能忘记的“探火”历史》)

    材料三:

    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六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二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三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四是“祝融”号火星车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五是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需要面对很多难题。例如4亿公里的遥远距离;火星大气稀薄,受季节、昼夜、风暴等影响气候非常不稳定;火星表面地形复杂,遍布岩石、斜坡、沟壑等障碍物;火星尘暴较地球更为严重,而我们没有火星大气模拟实测手段,也没有经过飞行验证后的数据等,中科院参研“天问一号”任务的13家单位,在地火远距离大数据量数传,高精度、低时延、多目标干涉测量及定轨预报,关键有效载荷研制和数据处理技术,特种航天材料研制等方面,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取得了成功,之后我国有望在火星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科学成果。“天问一号”中“天问”的命名源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一群航天人向着这颗红色热土吹响冲锋号,向伟大的祖先致敬,更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摘编自苏萌《解读“天问一号”:中国人为什么要探测火星?》)

    1. (1) 下列对火星探测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类制造火星探测器,就是为了探索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无论生命存在与否,这都对研究生命起源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B . “萤火一号”是我国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因其所搭载的俄罗斯探测器出现故障而未能实现着陆火星进行探测的目标。 C . 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需要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远距离测控能力和传输技术,还需要克服火星上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形等难题。 D . 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方式有多种,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采用的不是软着陆方式,而是“空中起重机”的着陆方式。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类很早就对火星有研究兴趣,而亚帕雷利斯基对火星表面运河体系的判断引起了人们对火星生命活动迹象的浓厚兴趣。 B . 火星探测测控能力的不足和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的薄弱,使得“萤火一号”搭乘的探测器主发动机出现故障导致发射失败。 C . “天问一号”实现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六个首次”,并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让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D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也体现了航天人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责任担当。
    3. (3) 从“萤火一号”到“天问一号”,中国火星探测器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