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遂宁零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和《礼记》中已有关于政府对外事务的内容,“译”是政府外事工作的重要部分。汉代设译长主管传译和奉使,还在西域诸国设立译员,使其“佩汉印经”。唐朝大量任用来自西城的粟特人从事外交翻译工作。辽、金、元为保证政令上传下达,设置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还为各级官员配备通事、译史,并组织专人将历代史书、四书五经、《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汉文典籍翻译为少数民族语言。明朝初年,政府开始积极训练本土翻译人才,以蒙古语为培养重点。

    ——摘编自夏登山《对中国古代翻译大潮的重新认识》

    材料二  明末清初翻译的部分东西方论著统计

    类别

    领域

    书名

    译为中文的西文著作

    天文学、数学、工程学

    《测天约说》《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采矿冶金、军事技术

    《坤舆格致》《海外火攻神器图说》等

    物理学、生理学、医学

    《奇器图说》《泰西人身说概》《药露说》等

    哲学、逻辑学

    《名理探》《穷理学》等

    译为西文的中文著作

    儒学

    四书、《诗经》、《易经》、《礼记》等

    哲学、文学

    《老子》杂剧《赵氏孤儿》、小说《玉娇梨》等

    *注:明末耶稣会士到华传教,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一次翻译高潮。在宗教著述之外,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一些科学著作和哲学伦理学著作。1613年,大臣李之藻上书,力陈翻译西方历法算法、水利地理、医理等书之必要。1629年,明朝为修订历法设立历局,组织传教士与国内历算专家编译数学和天文书籍。

    ——摘编自《中国翻译史概要》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活动受到了地方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翻译工作者组织相继建立,翻译工作会议频繁召开,翻译实践与研究刊物大量创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翻译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性的学术团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搭建起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翻译学术与理论建设工作中,《中国翻译》《外国语》等一批充分体现学术探索精神的期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关注翻译学建设,支持翻译与翻译研究事业。恢复高考制度和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后,翻译的学术队伍发展壮大,在国家的对外交流,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理论的建设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摘编自许钧《探索、建设与发展——新中国翻译研究60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翻译活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翻译高潮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