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日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国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B .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C .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D .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待诏,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B . 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 C . 明主,贤明的君主,一般是指臣子对国君的称呼,文章中叔孙通认为当时的君主秦二世是贤主,所以称他为“明主”。 D . 尉,古代官职的一种,多为武职,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等。也指军衔名,在校官之下,如尉官、上尉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叔孙通有过人的才智,但性格为人方面不能秉公执政,而专事阿谀,见风使舵,通过叔孙通和秦二世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B . 文中多处运用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叔孙通的弟子暗骂叔孙通以及叔孙通的答话,把一群鄙儒投降刘邦后,迫不及待地捞官做的性格活画出来。 C . 秦二世认为,自己已经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所以秦二世听说有人造反就很生气。 D . 叔孙通善于变通,当他知道汉王非常讨厌自己穿的一身儒服,就换了服装,穿上短袄,而且是按楚地习俗裁制的,汉王见了很高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②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

    5. (5) 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叔孙通的弟子暗地里骂叔孙通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