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寒    夜[注]

    巴金

    将近两个月以后的一个夜晚,在山城里听说是因为修理锅炉全市停电。早晨下过一阵雨,下半天气候骤然转寒,冷风一阵一阵地吹过城市上空,赶走了摊头的顾客。电石灯的臭味随着风四处飘送,火光孤寂地打着寒战。

    一辆人力车经过阴暗、寒冷、荒凉的市街,到了一所大楼的门前。从车上走下来一个装束入时的女人。她夹着手提包走进弹簧门去。她用手电光照路,走过了黑洞似的过道,上了二楼,又走上三楼。

    在一间屋子的门前她站住了。她兴奋地敲着房门。

    没有应声。她看见房内有亮,门上没有锁,心里想屋子里不会没有人,也许他们睡着了,她便用力再敲两下。

    “哪个?”屋子里一个女人的声音问道。这个声音似乎是她熟习的,但是她又说不出是谁的声音来。“我,”她顺口答应了一个字。

    门开了,射出一道微光。她瞥见方桌上燃着一支蜡烛。开门的也是一个女人,脸背着光,她认不清楚是谁的脸孔。

    “找哪个?”开门人惊讶地问。

    “请问汪家是不是住在这儿?”叩门人更惊讶地问。

    “这儿没有姓汪的,”开门人回答。

    “以前不是汪家住在这儿吗?明明是这一间屋,家具也是,”叩门人说,她的惊奇更大了。

    “啊,你是汪太太!请进来坐!今天停电,我没有看清楚,”开门人笑着说,她闪开身子,把叩门人让了进去。

    “方太太,你们不是在二楼住吗?几时搬上来的?”叩门人想起开门人原来是住在二楼的方太太,毕竟遇到了一个熟人,她稍微心安一点。房间里的陈设没有多大的改变,就是四壁白了许多,看起来顺眼些。

    “就是这个月月半,”方太太回答。“汪太太,啊,我不晓得现在要怎样叫你才好,你不是在兰州吗?几时回来的?”

    “今天刚到的,方太太,我还是从前那样,”树生红了脸说。接着她声音发颤地问:“方太太,他们搬到哪儿去了?我说文宣他们。”

    “你说汪先生吗?你还不晓得?”方太太惊问道。

    “我的确不晓得。我两个月没有接到他们的信了,”树生不安地说。

    “汪先生不在了,”方太太低声说。

    “他不在了?什么时候?”树生身子一动,变了脸色,惊叫道。

    “就在上个月庆祝胜利那一天,”方太太说。树生的身子猛然抖了一下。“老太太带小少爷走了。我们这间房子就是老太太让给我们的,家具也是她让的,我们出了一点钱。”

    树生好像让人迎头浇了一桶冷水似的,她全身发冷,脸色惨白。她呆了半天才吐出一句问话:“他们搬到哪儿去了?”她连忙伸手擦揉眼睛,一面把脸掉开。

    “我也不晓得。”

    “他葬在哪儿?我要去看他!”树生忘了一切地打岔道。她感到一阵剧烈的心痛,她后悔,她真想立刻就到他的墓地去。

    “我不晓得,这儿的人都不晓得。棺材是大清早抬出去的。没有人跟去送葬。老太太也没有通知我们。不过汪先生公司里总有人晓得,”方太太好心地说,她很愿意给这位客人帮忙,可是自己也知道没有办法。

    “我明天到公司去打听明白,”树生失望地说。她埋下头用手帕揩泪痕。她又问:“老太太他们哪天搬出去的?”

    “我记得是十二。她头天搬走,我们第二天粉刷墙壁,第四天就搬进来。楼下那一间,我们先生拿来做会客、办公、讲生意用。啊,汪太太,还没有问你住在哪儿?”方太太关心地问。

    “我暂时住在……朋友家里……我过几天就要回去,”树生迟疑地说。

    “那么你还去不去找老太太他们?”方太太继续问道。

    “方太太,我走了,你不要出来,”她大声说,便拿起手提包朝房门外走。

    她刚走出大门,迎面一股寒风使她打了一个冷噤。“怎么才阳历十月底,夜里就这样冷!”她想道,她觉得身上那件秋大衣不够暖了。门前连一辆车子也看不见。她回头看了看大门和那盏闭着眼睛似的门灯,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她不知道现在到什么地方去好。她心里空虚得很。她只想找个地方关上门大哭一场。但是没有办法。她只好慢慢地在人行道上走着。“我会有时间来决定的,”她终于这样对自己说。她走开了。她走得慢,然而脚步相当稳。只是走在这条阴暗的街上,她忽然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她不时掉头朝街的两旁看,她担心那些摇颤的电石灯光会被寒风吹灭。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

    1946年12月31日写完 重庆

    【注释】曾树生因婆媳矛盾离开了家,抗战一胜利,她马上赶回来看望丈夫和儿子。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到曾树生时用了“从车上走下来一个装束入时的女人。她夹着手提包······用手电光照路”意在说明曾树生此时的物质生活状态是不错的。 B . 在一间屋子的门前曾树生站住了。她兴奋地敲着房门。没有应声时,她便用力再敲两下,说明曾树生将要回到家时是满心欢喜的。 C . 当曾树生从方太太那里得知汪文宣去世的消息时,通过“身子一动,变了脸色,惊叫道”等描写,可以看出此时曾树生内心的震动和悲痛。 D . 当得知婆婆带着儿子走了以后,曾树生全身发冷,脸色惨白,说明此时曾树生充满了后悔,而“伸手擦揉眼睛,一面把脸掉开”意在说明曾树生的坚强。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结构严谨,如文章开头写到曾树生“走过了黑洞似的过道,上了二楼,又走上三楼”,这为下文写到曾住在二楼的方太太做铺垫。 B . 汪文宣死于胜利之夜,这一结尾耐人寻味,一直以胜利作为美好生活曙光的他却在庆祝胜利的那一天死去,这一衬托让人不禁拊掌叹息。 C . 小说的细节描写深刻,富有深意,如“她感到一阵剧烈的心痛,她后悔”,表述自然,属于无技巧的技巧,艺术感染力极高。 D . 小说结尾写到“怎么才阳历十月底,夜里就这样冷”,这句语言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惨、冷落、荒凉的氛围,衬托曾树生落寞、痛苦的心情。
    3. (3)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具有阴暗、寒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 (4) 这篇小说采用了大量的对话形式来组织全文,请结合文本分析它的好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