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2022高三上·朝阳期中)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马先蒿属植物长花冠管的适应意义

    马先蒿属植物花部形态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最明显的是花冠管的长度从不到1cm变化到超过了12cm,拥有长花冠管的品种同时也具有较长的花柱。一直以来,长花冠管的进化被认为是由与之匹配的长吻传粉者驱动选择进化的结果,出现这种协同进化关系的前提是这些花要在花冠管底部有花蜜提供给传粉者,而马先蒿的长花冠管中虽然有退化的蜜腺,却没有花蜜,且无论是长管还是短管的马先蒿都由熊蜂(短吻)传粉。

    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几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这被称为近交衰退现象。在动物传粉的植物中还存在生殖干扰现象:通常会有远多于胚珠数目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其中包括同种的花粉和其他物种的花粉,当柱头上花粉量达到一定值时,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胚珠,其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来自异种的花粉可通过堵塞柱头阻止同种花粉的受精成功。马先蒿属的很多物种同域分布且共享熊蜂这一传粉者,因此生殖干扰现象普遍存在。有人推测,马先蒿的长花柱可为竞争的花粉提供更长的跑道,有利于筛选到高质量的花粉。研究者移栽马先蒿长管品种A,通过改变生长条件,培育出短管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实验,结果如下表。

    人工授粉类型

    结籽率

    短管组

    野生型

    自交授粉(花粉来自同株异花)

    0.29

    0.25

    异交授粉(花粉来自距离受体植株至少100米远的同种异株异花)

    0.32

    0.32

    混合干扰授粉(花粉来自距离受体植株至少100米远的同种异株异花和长管品种B的花粉的混合)

    0.06

    0.16

    与短管类型相比,马先蒿长管品种的花结构、柱头表面积及花粉体积均增大,但胚珠数减少。植物的花部形态及内在的性配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花冠管特征的研究,应将其与花部其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从生殖策略的角度来讲,如果长管马先蒿对雌雄功能的配置可以加强后代的质量,那么这样的性特征就会被选择。

    1. (1) 马先蒿的原始花冠类型为短管型,由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发生,导致马先蒿出现了不同长度的花冠类型;熊蜂作为马先蒿最主要的传粉者,该植物花部形态的丰富变异促进了熊蜂多样性的形成。
    2. (2) 依据“近交衰退”理论,马先蒿增长花冠管、减少胚珠数量的意义是
    3. (3) 异种花粉落到马先蒿的柱头上,或不能萌发,或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从而不能发生受精作用,这说明马先蒿属不同种之间存在
    4. (4) 表中数据表明,长花冠管有利于马先蒿属植物应对生殖干扰,依据是。从文中可知,也是马先蒿属植物应对生殖干扰的对策。
    5. (5) 为了解释马先蒿长花冠管的进化,有人提出“吸引传粉者”假说:长花冠管可通过提升花的高度来增加对传粉者的视觉吸引。为检验这一假说,请提供实验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