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上·南丹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其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1. (1)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 . 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 . 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 . 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
    2. (2)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B . 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降解处理。 C . 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 D . 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拦截,就能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
    3.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 . 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 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