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来安排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六月间,他们乘坐中日贸易船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果阿启航。船上装载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产,以及产于美洲经里斯本辗转运来的白银货币。在抵达澳门的近一年时间里,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在日本,他们把生丝、丝绸、黄金等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乘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抵达澳门后,他们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生丝、丝绸、瓷器以及其他商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赚很多钱,整个过程可以赚取十多万块金币。就这样,中国卷入了全球化的远洋贸易之中,西方学者把它概括为“丝银对流”。

    ——摘编自樊树志《重写晚明史: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这里所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此处的社会转型启始系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因素。

    ——摘编自张显清 《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丝一银对流”的主要内容,并简析葡萄牙以澳门为东方贸易活动中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两个“新因素”,并说明其如何推动近代社会的转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