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盐田一模) 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福祉。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采取发展经济的手段和目的也大相径庭。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

    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三:在谈话(指的是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精辟地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表现,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挽救危机的?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苏联经济体制有什么特征和作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苏联和中国分别有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说出南方谈话有何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