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九下·朝阳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发现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世界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 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材料四: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影响到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各个部门。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下表为1929~1933年间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

    国别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1932年)

    47%

    75.7%

    约1700万人

    德国(1932年)

    40.6%

    70%

    600万人以上

    日本(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发现欧洲和美洲之间航路的航海家是谁?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发现的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列举欧洲保持“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
    3.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
    5. (5) 美国和德国、日本为解决危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