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上·营口期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五一劳动节临近,就"劳动"和"劳动教育"的相关问题,记者在某校进行了随机采访。

    教师1∶一个学生在吃饭时对着两个煮熟的鸡蛋发愣,不知道怎样将鸡蛋剥开,因为每次都是父母给他剥好的,从来没教过他怎么做。

    教师2∶比如九年级《劳动技术》课有安装家用电器的知识,但学校没有教具,上课时老师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有时候教育局检查的来了就上一下,等检查的人一走,劳动课拿来上语文或数学。

    学生1∶学校里虽然有劳动课,但老师也就照着书念念,几乎学不到什么。我觉得这门课可有可无。

    学生 2∶我想学着自己洗袜子,可我妈妈说,男子汉洗袜子没出息。她只要我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家长1∶现在学习压力那么大,稍微一放松就会退步,怎么可能让孩子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做家务。

    家长2∶我想让小孩去洗个碗,结果每次她都要10元做奖励,说什么劳动是要有回报的。

    【材料二】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 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72%的中国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上67%。据调查,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来源∶新闻媒体)

    【材料三】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近年来一些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童年养成劳动,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被漠视?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许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应试教育裹挟了,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教育,自然会轻视劳动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全面协调发展。”(来源∶新闻媒体)

    1. (1)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生、家长、学校看不到劳动对人的好处,是因为以往的应试教育新地住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 . 孩子不做家务的原因是“没时间”“不会劳动”,这与【材料一】中家长1的看法一致。 C .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超过93%的学生不愿意将来当技术工人或农民。 D . 一直以来,我国的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已经被忽视。
    2. (2) 为什么国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