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1高二下·胶州期中) “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变社会动乱为“社会和谐”,贯穿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张

    出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指出材料中各学派围绕“社会和谐”提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思想争鸣局面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