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二下·慈溪期末)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传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经济之压迫,致吾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1924年的新内涵。结合史实说明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的新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