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上·西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宝印泥

    王雄

    这是民国初年的一天。中秋节刚过,襄阳城的天气便骤然凉了下来。入夜后,江风打着口哨般的尖声怪叫在城外马背巷古渡口码头肆意疯狂,风卷着江雾细细碎碎地飘洒下来,落在古渡口的麻石台阶上,仿佛铮然有声。过往船只趴在江边,静静地歇息着。不时地有些过渡的客人上上下下,顽强地支撑着码头的人气。一只疲惫的小客船穿过江雾悄悄地停靠在古渡口码头。船客乃远道而来的王云升一家子。

    王云升本为北京琥璃厂鸿文斋刻字铺的少东家。京城战乱不断,导致家道中落,王云升只得变卖了家产,辞去了堂倌,带着老母妻儿离开京城回到祖籍襄阳来。

    从船上下来,突然,走在前头的王母被一个后生拦住。那后生举着一瓷质菱形印盒,说道:“这是我家祖传的印泥,换些银两行不?”

    王母连连摇头:“不要,不要!我家就是卖印泥的呢。”

    可那后生仍然拦着路,恳求道:“您老就行行好吧。”

    这时,王云升走了过来,问明事由,好奇地从那后生手中接过印泥盒,打开盒盖,一阵香气扑鼻。他用手指蘸了蘸,又搓了搓,不由脱口而出:“好印泥。”

    王云升正欲向后生问明来历,只见那后生突然尖叫了一声,拔腿便跑。

    王云升扭头一看,只见一长者追赶过来。那长者对王云升恶狠狠地说:“给我!”一把夺过了印泥盒。王云升不解,问:“你是……”

    “那狗杂种偷了我的八宝泥印。”说完,长者气呼呼地扬长而去。

    王云升事后得知,那长者乃襄阳城颇有名气的“娄东派”画家,大名李涛。据说、他鉴定书画,常在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就已辨出真伪、故得雅号“李半尺”。那后生则是李半尺的傻儿子,即被傻儿子盗出的八宝印泥乃李家祖传之物。

    八宝印泥究竟为何物?即琉璃厂清秘阁供给宫廷和六部衙门用玺盖印和字画家落款盖章用的一种特制印泥。其气味幽香,质地细腻,色泽鲜艳,印迹长久不变色。王云升在京城便熟知八宝印泥的故事。在他看来,八宝印泥已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它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例证,也是一种智慧的象征。他有责任将这种文化继承和延续下去。他曾在清秘阁里找到八宝印泥制作的配方,然而多次实践都未能成功。后来才知制出八宝印泥,必须有实物做参照,可要找八宝印泥实物谈何容易?王云升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踏入襄阳古渡口之时,竟然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八宝印泥,不由惊喜万分。不过,这八宝印泥只是在他眼前一闪即逝,又令他遗憾万分。

    这些年,王云升为从李半尺手中求得那盒八宝印泥,可谓用尽了心机。无奈李半尺戒心太重,与王云升交往很有分寸,李半尺乃裱画匠出身,但善学肯钻,熟读《画史会要》,不仅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他一副儒者风度,只是性子高傲,一脸不容人之气。

    大约是王云升回襄阳两年后的一天,李半尺突然犯了案。起因是李半尺从窜货市场上买了一古笔筒,此物为小偷从京城所偷,官府传他对案。这古笔筒乃元代官窑闪绿瓷,名叫“钻蓝釉”,上有“枢府”二字。李半尺乃襄阳城的头面之人,被官府传讯,脸面何处?李半尺选择了舍财免灾之举,让人将古物送到官府。谁料,李半尺的大度之举反而让官府倍加生疑,官府更是不依不饶,硬说李半尺与盗贼有染,将其关押,强令他交出其他赃物。事到如此,李半尺已是欲哭无泪。

    王云升闻之,设想了多条营救计策,可效果不佳。无奈之际,他想到了能言巧辩的张文静,请他出山也许有法。于是,王云升连夜出门,赶往河北乡下张各庄。

    这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王云升来到张家时,只见张老太太正用一尺见圆的瓷盘子喂鸡。老太太眼不好使,闻见有生人来,说道:“这鸡盘子,我是从来不洗也不换,盘里的鸡食不断,夏天盘里的鸡食也不馊呢。”

    王云升说:“您这盘子是个宝物呢。”

    这时,张文静闻声走了出来,对老太太说:“你又在瞎说什么?”

    王云升叫了声:“张伯。”

    张文静一愣,盯着王云升看了好一会儿,终于认了出来:“这不是小云子吗?”

    张文静告诉他,这盘子的神奇之处在于此乃南宋官窑闪绿瓷,无论盛什么食品,都具有保鲜之功效。

    王云升一愣:“这盘子也是南宋官窑闪绿瓷?”

    张文静问:“你见过?”

    王云升便道出李半尺一案,同时也将李半尺收藏八宝印泥之事说了出来,并请求设法救之。

    张文静问:“那古笔筒上有字否?”

    王云升答:“有‘枢府’二字。”

    张文静微微点了点头,说:“李先生有救了。”

    原来,由于南宋官窑闪绿瓷名气之大,元灭南宋后,一些私窑纷纷袭南宋旧制,烧制闪绿瓷。由于害怕官府追查,只得在瓷器上加印“枢府”二字,以示区别。

    张文静认定,李半尺所得古笔筒乃元代私窑瓷,这类瓷存世颇多,绝不能与南宋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不足以量刑。王云升赶回襄阳以此为据,为李半尺讨公道,大获全胜。

    李半尺对王云升的感激之情自然不言而喻。李半尺乃义重泰山之人,让家人安排酒菜与王云升一醉方休,当场拿出那盒八宝印泥一分为二,赠予王云升一半,两人终成知己。以这一半印泥为参照,王云升也终于制出了八宝印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半尺的傻儿子一出场便悬念顿生,引出王云升梦寐以求的八宝印泥及其持有者李半尺,为后文王云升向李半尺求八宝印泥埋下伏笔。 B . 王云升用尽心机也没能从李半尺那里得到八宝印泥,直到王云升帮他解决了官司他才赠予一半,表现出了李半尺的心胸狭窄,唯利是图和奸诈。 C . 张文静根据李半尺所得古笔筒上的“枢府”二字就认定其为元代私窑瓷,从而化解了李半尺的危难,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乐于助人。 D . 文中介绍八宝印泥的用途、特点等及王云升为传承其文化而多次制作失败的内容,属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且突出了人物性格。
    2. (2) 请简要分析文章开篇写景有什么作用?
    3. (3) 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艺人,王云升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