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八上·芜湖期中) 阅读

    屋后的枣树

    周敏

    ①记忆中,邻居李奶奶总在屋后那棵粗大的枣树下做活儿。

    ②春寒料峭,迎春花尚未睡醒,枣树也是满枝新绿了。暮春时分,满树乳色的小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远望如一片云霞罩在李奶奶两间破旧的屋顶上。到了初夏之时,枣树挂满一簇簇绿豆般大小的果子,正期待着长大成熟。一到盛夏,烈日杲杲,人们在为酷暑焦躁难挨的时候,我们早把自己埋在枣树厚厚的绿叶丛中了。

    ③那时,每日午饭过后,大人们躲在屋里不肯出来,我们几个玩伴则抢阵地似的来到枣树下,谁先爬上谁就是英雄。(甲)邻居姐姐个儿大,一蹦就能摸到最低处的枝丫,然后双臂向上一拉,脚在主干上一蹬,人已跃到树上。我和其他玩伴没那个能耐,只能抱着粗粗的树干像蜗牛似的一点点往上挪。久而久之,树干被磨得如同我们的脚底板,光滑、细腻,连个孔眼都看不见。

    ④爬上树后,先选一个自己最称心的枝丫,或骑或坐在上面,然后目光在双臂能及的范围内不停地搜索熟透的枣子。到一个称心的,手一 , 嘴一 , 嘎嘣一声脆响,枣核已从嘴里了出去,那水平绝不逊于猴子的功夫。偶尔遇到一颗珠圆玉润、玲珑剔透的枣子,我们就不忍这么奢侈了。总要拿在手里炫耀一番,然后再慢慢享用。(乙)

    ⑤最兴奋的是站在树枝上冲着远处的小伙伴们大喊:“快来呀!晃枣子(树)喽!”立刻,冲锋陷阵般,小伙伴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于是我和玩伴们高呼:“一,二,三!”便一起拼命晃动树枝。这时,枣子冰雹似的往下落。小伙伴们在地上不停地捡着,有的干脆撩起衣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地接着。不到几分钟,他们个个都能满载而归。

    ⑥其实许多小伙伴家都有枣树,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家的枣树总没有李奶奶家的好吃。脆生生、甜津津的滋味,至今仍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枣子。(丙)每每忆起这棵枣树,仿佛总能看到李奶奶佝偻着身子为我们摘枣子,嘱咐我们不要磕着绊着的情景。而令我困惑的是,这棵树似乎永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枣子,无论我们怎样暴殄天物,任意挥霍,可总也糟蹋不完。

    ⑦一次,我因摇晃树枝太卖力,一下子从树上掉了下来,虽然没弄伤哪里,但因此事,邻居李叔叔几次要把枣树锯掉,可李奶奶坚决反对,李奶奶的理由是:以后孩子们到哪儿吃这么好的枣子?夏天到哪儿避暑去?其实我们知道,邻居李叔叔要锯树,更多的是为李奶奶着想,因为枣树的存在,李奶奶实在被折腾得够呛。(丁)为这些事,小伙伴们没少挨揍,好在每次都有李奶奶护着,都能化险为夷。最终,李叔叔依李奶奶建议,把靠水边的一些枝桠锯掉了。

    ⑧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一个个如雏鹰飞离枣树。奇怪的是,枣树也没了当年的那份活力,日渐枯萎。再后来,李奶奶病故了,草房拆了,奄奄一息的老枣树也被锯掉了。

    ⑨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遇见很多人,他们平凡而普通,如同指尖的烟火,忽明忽暗,最后沦为一抹灰烬。而李奶奶不同,李奶奶如北斗,闪耀着我的整个人生。

    ⑩童年就这样随时光的推移成了记忆中最珍贵的宝盒,时光一去不复返,那带着稻香和泥土清香的气息,以及那挥之不去的枣树情节:和蔼可亲的李奶奶、儿时的玩伴、乡村的田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成为我心中的羁绊。

    而童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挂在枣树上,满满的,不曾凋谢……

    1.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小伙伴们整天在树上树下叽叽喳喳,闹得喜欢安静的李奶奶无法安生,还常常顺着枣树爬到李奶奶的屋顶上练飞檐走壁,因功夫不到家,常把李奶奶的草房顶练出一个个大窟窿。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2. (2) 阅读文章,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段落

      主要内容

      第②段

      一到酷暑焦躁的盛夏,我们便在枣树上避暑

      第③段

      A

      第⑤段

      站在枣树枝上为孩子们晃枣吃

      第⑦段

      B

      第⑧段

      后来,李奶奶病故后,奄奄一息的老枣树被锯掉

    3. (3) 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①我和其他玩伴没那个能耐,只能抱着粗粗的树干像蜗牛似的一点点往上挪。(从修辞方法角度分析)

      到一个称心的,手一 , 嘴一 , 嘎嘣一声脆响,枣核已从嘴里了出去,那水平绝不逊于猴子的功夫。(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5) 说说文章以“屋后的枣树”为标题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