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

    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

    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五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 (1) 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2. (2) 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3. (3) 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4. (4) 上述材料对今天的人才选拔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