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三上·宝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作家研究中最基础的史料整理工作,年谱是作家一生创作与生活的编年史,是纪传性和纪实性的整合。

    相对而言,传记类写作虽然以史实为本,但往往是一种带着情感、情绪的追述式或追忆式文学写作。不管是自传还是一般的传记,都会在史料呈现、还原的基础上通过“纪传式叙述”而具有“故事性”特征。面对同一个传主,同样以史实为本,纪传与纪实写法却大异其趣。年谱作者隐身在史实背后,成为客观记述、冷静归档史料的史学家。而传记作者在对传主跌宕命运“同情与理解”中有时会化身为与传主进行文字对话的文学家,或是传主创作与人生来龙去脉的解说员和阐释者。在此意义上,传记可以流行由很多人创作的不同版本,而以史学研究为圭臬的年谱只要有一本完备优秀的就够了。后来者仅需查漏补缺续编史料细节而已,否则就是重复性的研究工作。比如鲁迅传记已有30多个流行的版本,而鲁迅年谱的版本相对单一,而且只在有新的发现时才重新修订。

    相较于既受普通读者又受学术同行欢迎的作家传记与评传,年谱写作更重史料而不重可读性。如果说传记作者的传记写法有知音型和旁观者型两大类,那么年谱写法基本是旁观者型的一种写作:史料陈述,作者隐身。其中,部分学者既著有作家年谱,同时又著有作家传记与评传。好的写作者能够以两套笔墨,两种写法在传记、评传与年谱之间恪守某种界线。比如易彬的《穆旦年谱》和《穆旦评传》。不同写法既使故事与史料各有来处各有去处,亦使评论与史料互相使用与互证,读者所见则是故事性与纪实性各自见长的纪传与纪实。

    年谱写作是在时间轴意义上对作家生平与创作进行的全记录,不论大事小事只需按照年月日逐条次第铺排罗列下来,甚至是以一种流水账式的写法,完整同等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这种写法需要的不仅是作家生活事件中不论“震惊处”还是“平凡处”的各种事实支撑,更需要的是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同样都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传主生命中的“震惊事件”或思想、创作转变的关节点往往在传记与评传中成为“亮点”和“重头戏”,考验着写作者对传主生平活动的聚会判断能力和文字铺陈功力。同时,传记作者如果进入完全的细节真实展览而不做任何评判,则传记写作更接近于年谱写作;相反,如果在基本史实上加入较多文学性与故事性的描述,则成为典型的文学评传。

    总之,史料史实是年谱写作的学术生命线,年谱作者不必论道、不应评判而应退场,让位于史实本身开口,这才是年谱的真正写法。

    (摘编自李润霞《作者隐身,史实开口》)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年谱以史实为本,以编年史的形式客观冷静地记述作家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的重要事件。 B . 鲁迅年谱的版本相对单一,因为年谱追求史料的完备真实而不注重作者的主观阐释。 C . “史料陈述,作者隐身”的写作,使得年谱可读性很低,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年谱在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时必须注意详略取舍。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对年谱的纪传性与纪实性的特点进行论述时,侧重分析其纪实性。 B . 文章通过年谱与传记的对比,多角度分析年谱不同于传记的鲜明特点。 C . 文章按照提出观点、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展开,层次分明。 D . 文章使用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论证“作者隐身”的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就文学价值而言,年谱可能不如传记,因为年谱追求的主要是在史学研究上的价值。 B . 为了保证客观性,年谱作者不应流露对传主的同情与理解,更不应成为传主的知音。 C . 同一传主的年谱与传记放在一起参照来读,能使人获得纪实性与故事性的双重感受。 D . 在记述历史的细节时,年谱与传记在写作目的、写作方式上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