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7·江西)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 (1) 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 (2) 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 (3) 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1·苏州)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

    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

    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
      A . 会挽雕弓如满月 B . 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谁持彩练当空舞 D . 稚子敲针作钓钩
    2. (2) 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
    3. (3)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
  • 2. (2022·永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 (1) 以下关于黑匣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飞机一般装有两个“黑匣子”,它对航空事件的调查、定性至关重要。只要找到黑匣子,就能破解空难之谜。 B . “黑匣子”由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组成,通常被漆成橙红色,安装在飞机的机头驾驶舱和机尾。 C . 黑匣子记录 60 多项数据,如飞行速度、高度、飞行方向等,还能保留驾驶舱内对话、机组与塔台对话等录音。只要结构不破裂,就能保存所有数据。 D . 在陆地上,搜救人员可根据其自动信号发生器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拉网式搜索,利用金属探测器、搜救犬等手段进行黑匣子搜索。
    2. (2)      下图放在甲乙两处的哪一处更合适,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我选择放在处,理由:

    3. (3) 2022 年 3 月 21 日,东方航空一架波音 737 客机失事。3 月 27 日,两个黑匣子均已被找到。3 月 23 日,一些短视频自媒体账号有“MU5735 坠毁第一视角影像”、“坠机原因锁定副驾驶”等消息流出,请根据黑匣子相关知识,辨别这些消息的真伪。
  • 3. (2022·衢江模拟) 班级开展戏剧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李白(节选)

    郭启宏

    人物  李璘——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的异母弟,封永王。

          惠仲明——永王幕府司马,为永王宠信的谋主。

          祁五、贺十三、屈大、栾泰——永王幕府参谋。

    时间  唐肃宗(李亨)在位年间

    前情梗概  晚年的李白受永王李璘的邀请,重新出山进入幕府。而永王李璘正酝酿着一场对唐肃宗李亨的叛变。

    一声驴叫,随之而来的是嘈杂的人声、脚步声。幕僚祁五、贺十三、屈大和栾泰高喊着:“这是司马官署,不能骑驴!”众人后退着上。李白呵叱声:“天子门前都容我走马,幕府门前就不容我骑驴?”又一声驴叫。李白吆喝着:“这头蠢驴,怎么不走了?原来你也怕官府!”

    李  璘  (自语)来得正好!(示意惠仲明接待,返身入暖阁)

    李白身着宫锦袍、手执珊瑚鞭,醉眼朦胧走上。

    惠仲明  (急急出迎)太白先生,你又醉了……

    李  白  我醉的时候最明白!(发现惠仲明,拉其手)你带我去见见永王殿下吧,我有一肚子话,都快要憋死了!

    惠仲明  先生要见殿下,是不是饮食不周?

    李  白  不是。

    惠仲明  起居不便?

    李  白  不是。

    惠仲明  哦!先生入了幕府,有后顾之忧?

    李  白  也不是。

    惠仲明  依仲明看来,殿下是思贤若渴,以上卿之礼款待先生,先生食有鱼、出有车、有以为家,何不以诗文为乐?

    李  白  (忽然以声)惠司马,你代永王三次请我出山,难道是为了让我诗文为乐?

    惠仲明  这……但不知……先生所求……

    李  白  我的所求?跃马挥戈,驰聘疆场,报效太上皇当年知遇之恩!你们看我身上的宫锦袍、手中的珊瑚鞭,都是太上皇所赐。(遥远的回忆重又勾起,历历如在眼前)想当年,我醉卧长安酒家,太上皇召我进宫,我沉醉不能上船……后来太上皇一见,真是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呀!这不是我的杜撰,是太上皇亲口所说!啊,金銮殿上,我一篇奏颂,龙颜大喜,赐食七宝床上,万乘之尊亲自为我调羹!沉香亭畔,我三章《清平调》,李龟年奉旨献歌,万乘之尊亲自为我吹笛!谁不知道李白醉写吓蛮书,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太上皇当年给李白何等的恩遇啊!可是今天,我入幕府几个月了,殿下为什么还不起用我?难道这宫锦袍、珊瑚鞭就像天上的流云、江河的逝波?(哽咽)

    李璘大笑自暖阁走出。

    李  璘  太白先生,热血男儿呀!

    李  白  (惊喜)殿下!(欲跪拜)

    李  璘  (急扶)感谢先生写了《东巡歌》,鼓士气壮北军威呀!

    李  白  (颇得意)是吗?这诗文真像曹操父子所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李  璘  是的!李璘每天黎明即起,必读先生的待,真是异香满口呀!

    惠仲明  就像民间所说:“三天不读李白诗,舌头生疮口发臭!”

    李  璘  不错!说来先生未必相信,我有说梦话的毛病,可是我的梦话偏偏是先生的诗!

    一座欢笑。

    李  白  (飘飘然)李白愧领了。

    李  白  殿下,李白有一句不知进退的话……

    李璘屏退左右,惟惠仲明留下。

    李  白  敢问殿下梦中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

    李  璘  太白先生,梦话就是梦话。不过,言为心声,心中没有邪念,嘴里自然都是正言,都是先生的佳句。

    李  白  (借着酒劲)李白痴长殿下十多年,就倚老卖老一次吧!

    李  璘  先生有话不必客气,李璘洗耳恭听。

    李  白  殿下可要明白君臣之道,要守大节尽忠尽孝啊! 有些传言……

    李  璘  (轻微抽搐)多谢先生!哎呀,从前只知道先生的诗才,今天更懂得先生的人品。李璘从今天以后更要倚重先生,请先生受我一拜!(欲拜)

    李  白  (急扶)不可不可!(激动得热泪盈眶)殿下!殿下从善如流,真有江海的胸怀。你是大唐中兴的希望啊!

    李  璘  先生过奖了。

    李  白  啊,殿下,你领兵像秋霜一样的威严,你待人又像冬日一般的温暖。李白愿当殿下的马前卒,死而无憾!

    李  璘  啊啊,先生歇息去吧!(扶李白出中堂,似若无心地转向惠仲明)惠司马,给杜甫的信写了没有?

    惠仲明  (一愣)杜甫的信……没有……

    李  白  (一惊)子美不是让安禄山关在牢里?

    李  璘  听说已经潜逃,有人在江夏见到了他。

    李  白  谢天谢地!子美得救了!殿下邀子美什么时候到军中?

    李  璘  是这么回事,我想请杜甫写一篇檄文……

    李  白  写檄文?为什么不找我?怎么舍近求远呢?

    惠仲明  (敲边鼓)殿下是考虑到杜甫沉郁老到,适合写这类文字吧?

    李  白  (愠怒)怎么?殿下看不起李白,那李白只好自请还山。告辞!

    惠仲明  先生息怒!

    李  璘  先生不要误会,是李璘不敢烦劳先生。

    惠仲明  恐怕先生大手笔不屑写这类文字……

    李  白  笑话!这类文字怎么啦?汉代司马相如写过《谕巴蜀檄》,本朝骆宾王写过《讨武曌檄》,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吗?

    李  璘  是呀!如果先生肯挥如椽大笔,我想这篇檄文还是先生写来精彩!

    李  白  那么,这题目……

    李  璘  就叫《讨逆檄文》吧?

    李  白  凡写檄文必要正名!讨逆,谁是逆?自然是安禄山!我看就叫《为永王讨逆胡安禄山檄》,或者干脆叫《讨安禄山檄》。

    李  璘  都可以,都可以……

    李  白  (大喝一声)拿酒来!

    李  璘  (对内高声)为太白先生摆酒!

    屈大、祁五、贺十三等幕僚们涌上来簇拥着李白入暖阁,栾泰也跟着进去。李璘阴沉着脸,留下惠仲明。”

    李  璘  一会儿我派人来取檄文。

    惠仲明  是,是。

    李  璘  (高声)取五百金!

    侍卫应声急上,递过钱袋。李璘把钱袋交给惠仲明。

    惠伸明  赏赐?

    李  璘  (冷然一笑)润笔。(与侍卫匆匆出门)

    祁五、贺十三自暖阁走出。

    祁  五  难怪他狂,确实才思敏捷!

    李白兴冲冲持檄文自暖阁走出,屈大、栾泰随出。

    李  白  李白交卷了!(呈上檄文)

    惠仲明  太快了!真是倚马千言!(阅檄文,频频点头)先生心肝五脏都是珠玑锦绣吧?要不然,怎么开口成文、落笔生花?

    李  白  (四顾)殿下呢?

    惠仲明  哦,戎马倥偬,殿下东下督军去了。

    李  白  啊?走了,怎么不招呼我?不给我立功的机会?

    惠仲明  (看着钱袋,对众人)诸位自便吧!

    栾泰与祁五、屈大、贺十三等散去。

    惠仲明  先生,(提钱袋)这是殿下给你的……

    李  白  什么?

    惠仲明  ……润笔五百金。

    李  白  (呆然)润笔?什么意思?拿我当卖文的?打发我走?(猛然激愤)到底忠言逆耳呀!

    惠仲明  (规劝)刚才先生有些话说得是不大得体……

    李  白  让我时时堆着笑脸,处处陪着小心,我办不到!我走!

    惠仲明  先生可要三思而行……

    李  白  李白平生不吃后悔药!哈哈!一个李白,五百金!五百金就给打发了!什么忠心什么报国热忱……徒有虚名的诗仙醉圣,原来不过是个不堪一击的卖文的刀笔!哈哈哈!我走!我走!

    惠仲明  先生还是带上它吧!(递钱袋)

    李  白  (将钱袋摔地下)李白走了!(跌跌撞撞走出)

    惠仲明  五百金不要,还把文章留下。李白呀,你连卖文都不会!

    (有删改)

    材料二:

    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辩。

    (选自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材料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选自《孟子尽心章》)

    【注释】①来李璘幕府前,李白曾为太上皇唐玄宗效力,后被唐玄宗“赐金还乡”。②安禄山:唐朝时期叛臣。

    1. (1) 导演认为本剧的冲突主要是李白的内心冲突,而饰演李白的演员却认为是李白与李璘的冲突,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2. (2) 编剧要在剧末配上李白的诗句作画外音,你认为下面选项中哪句最合适,为什么?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3) 演员往往要通过揣摩角色的潜台词来丰富角色表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原句

      人物的神态、动作

      设计理由

      李  璘  是这么回事,我想请杜甫写一篇檄文……

      惠仲明  五百金不要,还把文章留下。李白呀,你连卖文都不会!

      示例:手持文章,叹息摇头,神情凝重

      示例:惠仲明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可真是不知变通”。他并不理解李白的行为,只当他是一个不会变通的人。

    4. (4) 以剧本中的惠仲明和小说《变色龙》中的巡警叶尔德林为例,探究次要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
    5. (5) 结合本文与备选名著(任选其中一部),评析人物的“离开”与“回归”有哪些意义。

      备选名著:A《西游记》 B《海底两万里》 C《水浒传》 D《简·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