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0七下·榕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

    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

    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材料五:中国商货在西南洋市场的扩充,刺激了国内工艺品的生产,不但使得国库充盈、民生日裕,也鼓励了国人向海外拓殖发展的兴趣。虽其后以郑和的逝世(宣德末),加上朝中大臣鉴于维持舰队、赏赐贡使,靡费不赀,因而停止了远洋探险的活动,但是沿海居民到南洋经商的风气,迄明末犹未止。

    材料六: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 (1)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3. (3) 材料三中“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4. (4) 材料四中所说他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的是哪里?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5. (5) 依据材料五并联系现实,简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