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长春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虛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晓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中心论点:①——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②——貌因德而美③

    2. (2) 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3. (3) 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2·丽水) “诗话丽水”学习小组来到好溪流域开展“名胜古迹采风”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仰视缙云

    张抗抗

    缙,赤色之帛。缙云,彤云彩霞缭绕之地。

    缙云位于浙东南丽水地区,唐武周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建县。缙云城东著名的仙都风景区,有一株石笋,其型拔地而起,顶部有一方四时不竭天然池水,相传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所形成。石笋又名鼎湖峰,自晋代起闻名于世。缙云氏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夏官的号名,也是黄帝族势力南扩至缙云地区的古老记忆。至唐天宝年间,曾有祥云仙乐回旋于缙云山,唐玄宗听闻惊叹:“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笔写下“仙都”二字。

    缙云、仙都、鼎湖,皆为有出处的美地美景美名。

    春日去仙都,满眼皆绿,绿树碧水青草滩,被饱满的绿山谷环抱,山间弥漫的雾气如翠纱飘拂。走过绿荫蔽日的水上长堤,透过山崖上红殷殷的杜鹃花,穿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轻风吹开雾气,一座摩天石塔,若隐若现地兀自耸立。

    它从一池波光盈盈的湖溪里升起来,远望一眼,并不觉得它何等雄奇,只是与我以往见过的石笋有些不同,它不在幽暗的山洞、不在高高的山巅,而是以略显谦逊的姿态,低低伫立于群山之谷,有如平地凸现的泰山。

    然而,当我渐渐走近它,一直走到它的脚下。它的体积与高度,随着我的步步靠近而逐渐壮大。我凝视它,然后仰起脸,再仰脸,仍然望不到它的峰顶。那一刻,我被它惊到了:

    这是一块直上直下、囫囵敦实的巨石,四壁峰岩光滑陡峭,经受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磨砺,未有太多损蚀剥落。就像一个强壮伟岸的裸身巨人,灰褐色的肌肤,在酷烈的阳光和雷暴下,被锤炼得厚实坚韧。南方多雾多雨的湿润空气,使它吸储了太多的宇宙精华而拥有强大的气场。巨石半腰有一凹陷的圆洞,很像巨人的肚脐,日夜吐纳着释放着大自然的能量。再次抬头,依稀望见石柱顶端那一层层茂盛的灌木,错落有致地披挂下来,像是给石柱披了一件硕大的雨篷。尽管巨岩四壁可供攀缘,但据说只有极少人登上过巨石的绝顶,见过峰巅苍松翠柏间的神秘水池。我踮足翘望,未见缭绕缤纷的彩云,却有一群小鸟倏然惊飞,传说中,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后跨赤龙升天而去……

    鼎湖峰,相传生成于亿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融融岩浆凝固成花岗岩,其后风雨侵蚀,周围的石灰岩渐渐风化,只剩下一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直通地底深处。漫漫岁月,它稳稳矗立于此,有如一枚结实的定山神柱,上托苍穹下恤众生,淡定地低头俯瞰群山。那一刻,因它慈悲温和的俯视,我虔敬地仰望它。

    我仰视鼎湖峰,更像是仰望一座挺拔粗壮的巨型天然石雕。石柱高耸,柱旁依偎着一小石峰,恰似笋尖,高可平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这座母子石笋,是缙云的镇县之宝,为千年缙云镇宅安邦。

    缙云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或许由于“断裂”,震裂了散落了无数形态各异的奇石。九曲练溪两岸计有72座奇峰,鼎湖峰、朱潭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芙蓉峡等,构成了一座宏阔的奇岩长廊。若往深山去,山沟里怪石叠现,如城堡、如礁石、如雄狮、如火炬、如飞舟、如巨蟒、如冰坂……叠床架屋险象环生却是有惊无险。故而缙云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其中的倪翁洞又名初阳谷,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时任缙云县令、李白的族叔、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

    遥望山中的摩崖石刻及奇峰异石,我仰视缙云石砌的历史。

    仙都景区是一个偌大的公园,花田烂漫,草滩葱郁,牛群在林间悠悠然吃草,一派乡间野趣。我的视线常被粗壮茂密的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吸引过去,一路始终在扬着头看树,脖颈已酸涩。迎面忽有香气袭来,细看竟是一株高大的含笑花树,绽放的白花朵、含苞的黄花苞,在我的头顶颔首摇曳。

    却有一处更重要的场所,等着我瞻仰。

    鼎湖峰下气势宏大的黄帝祠宇,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原名缙云堂,唐玄宗时改名为“黄帝祠宇”,是我国南部历代各民族祭祀、朝拜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与西北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

    高阶重门肃穆,石柱宽檐庄重。心怀敬意,步步仰视而行。数千年来,缙云流传着许多黄帝的传说。黄帝夏官缙云氏一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与当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结合,吸收先秦道家、汉魏南北朝神仙道教和儒学等,逐步形成了一种古老的“黄帝文化”。

    我仰望祠宇高处的匾额与楹联,想象民间祭拜黄帝香火兴旺的盛况。为缙云的文化坚守、为缙云的历史贡献,我礼赞缙云、仰视缙云。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3日)

    1. (1) 作家善于将历史故事穿插于风景名胜中,请根据文意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那一刻,我被它惊到了:这是一块直上直下、囫囵敦实的巨……

      (“我被它惊到了”冒号后面的内容为什么要另起一段?)

    3. (3) 我的视线常被粗壮茂密的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吸引过去,一路始终在扬着头看树,脖颈已酸涩。

      (“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为什么不写成“香樟树、桂花树、 械树、合欢树”?)

    4. (4) 作家文笔老辣,行文不凡,请赏析从“俯瞰”转到“仰望”的妙处。

      漫漫岁月,它稳稳矗立于此,有如一枚结实的定山神柱,上托苍穹下恤众生,淡定地低头俯瞰群山。”那一刻,因它慈悲温和的俯视,我虔敬地仰望它。

    5. (5) 文末“礼赞缙云”“仰视缙云”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 2. (2023·榆树模拟) 说明文阅读。

    这款冬奥会开幕式口罩“不简单“

    李禾

    ①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场馆内,观众席上五颜六色的口罩宛若绽放的海洋。这款开幕式医用防护口罩(N95)是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并在外观设计中融入了北京冬奥元素、雪花、多种颜色等中国元素,戴上后显得特别亮眼。

    ②别看只是小小口罩,它的设计和生产也不简单。由于冬奥开幕式口罩是一种可变平面——腔式结构,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图案与口罩佩戴时的立体结构的结合,口罩的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调整口罩结构、图案设计,并完成产品打样。在打样过程中,为了时效和保密,空运原材料,专人进行监督和运输。最终经过数十次的修改,研发出这款中国设计、中国专利、中国制造的特别的开幕式口罩,并经过多次论证后,最终确定了浅蓝渐变、深蓝渐变、浅紫、正紫、红色186C、红色 186C﹣2等多种颜色。

    ③为了更加贴合不同民族人群的脸型,这款口罩主体是在分析比较了不同民族2000多人的脸型特征基础上优化设计而来,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佩戴更加舒适。冬奥开幕式口罩通过很好的密合作用,不但实现了实时完整的面部覆盖,有效提升呼吸效率,同时在结构上拥有独特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完全满足 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范》中对医用防护口罩(N95)标准要求的13项性能要求,并通过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④作为医用级多用途高效防护口罩,该口罩主要应用于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徽小颗粒物;对非典、甲流、埃博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冠等亚微米烈性传染性病原体,其滤除效率均达到95%以上。

    ⑤冬奥开幕式口罩外层采用高清数码印花无纺布,保证图案清晰美观,同时满足医用防护口罩标准所需的抗湿阻燃等十几项检测指标,选取的5毫米高弹柔软的耳带,提升了密合性和佩戴的舒适性。

    ⑥据介绍,冬奥会开幕式口罩还将用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共4场活动中,这款口罩将不会对公众销售。但冬奥比赛场馆观赛观众专用口罩同款将会对公众销售,届时广大市民也可以拥有冬奥场馆观众同款口罩。

    (《科技日报》)

    1. (1) 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冬奥会开幕式口罩的“不简单”?
    2.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据介绍”能否删去?为什么?

      据介绍 , 冬奥会开幕式口罩还将用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共4场活动中,这款口罩将不会对公众销售。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场馆内,观众席上五颜六色的口罩宛若绽放的海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口罩的色彩艳丽。 B . 第②段中连用两个“最终”体现了冬奥会口罩研发团队的严谨和不易。 C . 冬奥会口罩作为医用级多用途高效防护口罩,能够防止各种细菌、预防流感等各种疾病。 D . 冬奥会口罩选取的5毫米高弹柔软的耳带,提升了密合性和佩戴的舒适性。
  • 3. (2022·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彰,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不朽的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也为复兴征程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他们都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投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20年8月1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投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为了隆重表彰在这一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出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材料三】

    【材料四】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投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共和国勋章”是我国的最高荣誉勋章,由国家主席授予。 B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院士是我国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C .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都为我国的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授予时不分性别,只讲贡献。 D . 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国家决定授予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共和国勋章”。
    2. (2)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功勋模范人物的精神,学校请你做宣讲员,请根据【材料三】的图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精神的内涵。
    3. (3) 《邓稼先》一课最后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句话一样也适用于上述材料中获得“共和国勋章”及各种国家荣誉称号的所有人。请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说说于敏院士在他的人生中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