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抓  捕

    大海

    我们追踪李永琪已经很久了。今天的科技手段给抓捕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有监控视频,逃犯进入视野,踪迹就会自动呈现在警方面前。虽然如此,时隐时现的李永琪还是让警方愤怒。从出事立案、检方批捕到追踪各地,时间足足过去三个月。

    三个月前,在阳安市胜利区某KTV,李永琪等与人发生纠纷,将一个当地青年打成重伤后逃逸,因涉嫌故意伤害被警方网上追逃。据被抓的同犯交代,被打青年浑身是血倒地不醒,李永琪以为他被打死了。胜利区是阳安市经济重镇,第三产业发达,繁华的娱乐场所难免有人打架斗。按理说,李永琪事件算不了大案,只因被打青年是当地知名企业家的儿子,从而被列为阳安市重点督查的专案。我是胜利分局刑警队长,专案顺理成章地落到我头上。另据目击者口供,实际上,是被打青年先挑衅李永琪,才遭到狠狠教训。

    不管怎样,李永琪逃了。其间,外地警方数次向阳安通报发现李永琪行踪。我们赶去,虽然有当地警方配合,还是次次空返。李永琪曾在机动部队特务连服役,还参加过侦察兵集训,身手了得,侦察和反侦察能力强,五公里奔跑达到运动员水准,退役后在阳安当保安,还经常去武馆做兼职散打教练。

    这一次,山唐县警方通报发现李永琪行踪,我们当即准备抓捕。临行前,分局领导叮嘱我:张队你是李永琪专案具体负责人,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将他缉拿归案!我默然点头。此前,市委政法委书记到分局调研,就李永琪专案做了指示。领导也有压力,我懂。

    我们匆忙赶到山唐县。当地警方告知,李永琪家在某街某号,父母妻女住在这里。我心说,这家伙够狡猾,三个月才潜回老家看望亲人。我徒弟小王提议去他家抓捕,被我制止:别打草惊蛇!我们在他家对面旅馆住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轮流密切监控。

    第三天傍晚,穿着风衣的李永琪,带着父母牵着妻女从家里出来。小王骂“狗日的啥时候进的家”,掏枪欲冲,被我按住:“他要是跑,你追不上!”

    娇俏的小女孩不过十岁,头上的马尾飞啊飞。我突然想到我女儿,心里痛了一下。

    我们尾随李永琪一家,穿过一条小街,进了一家酒楼,目睹他们进了包房。小王有些兴奋,“房间抓最好,想跑都没出口。”又被我按住。

    我们在大厅一角点了两道小菜。吃完,我在点餐纸上写了几句话给前台,指着李永琪的包间:“他们结账时请转李先生。”那之后,我们再次尾随吃完饭的李永琪一家往回走。路上,小王几次拔枪又想前冲,都被我按住。

    回到家门前,李永琪跟大人耳语几句,蹲下抱着女儿,说:“爸爸战友过来接了,我要跟他们去上班。”女儿撒着娇闹:“爸爸刚回来怎么又要走?”李永琪亲了女儿:“对不起,那边事急呢。”站在门口,将家人送入屋里,反手关门。我在不远处紧握枪柄,手心冒汗。

    黑暗笼罩小街,李永琪朝着我们大步走来,如同夜行的侠客。小王持枪低喝:“蹲下,举起手。”将手铐啪地卡在李永琪手上。我脱掉上衣罩住李永琪的手腕,说:“走吧!”

    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千里将李永琪抓捕归案。专案告破后,小王好奇地问我:“张队,当时您给李永琪写了啥,让他乖乖就擒?”我找张便笺写下同样的字。小王接过去,轻轻地读:

    “永琪:你没犯死罪,被打青年不但活着,还有目击者证明,是他先肇事的。等你陪家人吃完饭,跟我回去。”

    小王读完我的署名“老排长:张桂恩”,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听您话,原来张队曾经是他的老排长!”我没有回答,掏出香烟点上。烟雾缭绕时,我目光迷离地看见了李永琪的女儿,她头上的马尾在我眼里飞啊飞的,戳得我双目生疼,泪水盈眶。

    (摘自《小说选刊》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几段,运用插叙手法,讲述事情原委,交代警方抓捕李永琪三个月未果的原因,为下文故事展开作铺垫。 B . 不管小王想做什么,张队都加以制止,这是因为张队担心徒弟在抓捕过程中斗不过李永琪反而危及自身安全。 C . 小说用第一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我”的见闻经历更为真实自然,便于表现“我”的心理和感情。 D . 作品明显借鉴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二十年之后》,在情与法的矛盾中塑造人物,在结尾处运用突转艺术。
    2. (2) 在抓捕李永琪的过程中,张桂恩表现了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题为“抓捕”,为什么要写李永琪的女儿?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