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会得到自然的,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诚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的环境事件深刻印证了这个警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要求我们树立人与自然休成与共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存哲学观,对自然给予尊重顺应、保护,从而建成和谐美丽家园。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该理念提出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展现了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不仅为中国,更为唤醒整个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性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将会证明,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所蕴含的崭新的发展政绩观、生存哲学观、生态伦理观,不仅为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行动指南,也为其他各国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有益借鉴,并对全球生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孙洪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1. (1) 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蕴含的价值意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确绿色发展方向,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B . 推进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C . 指引中国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做全球发展的领导者。 D . 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尊崇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佑,文章据此提出了要保护自然的论点。 B . 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论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并提出了要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C . 文章在阐述生态危机正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后,论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方略的现实意义。 D . 文章论证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阐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略和这一基本方略所蕴含的价值意蕴。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遭到了自然的报复。 B . 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经济,才能得到自然的庇佑,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C . 人类命运是共同体,世界各国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要协同发展。 D .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略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保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