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九上·蚌埠期末) 对比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史》: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②不物喜    以:

      斯人            微:

      ④他日政    为: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

    3. (3) 读完甲、乙两文,请简要回答为何“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4. (4) 纵观古今,你还能举出“先忧后乐”之人的事例吗?试举两例。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2九上·濉溪月考)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对吉祥物收获了大家的喜爱。其中一个吉祥物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坚毅、勇敢、未来感与时代感;另一个吉祥物则向中国传统文化内部求索,以“灯笼”暗喻照亮前路,以一线融融暖意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而遍布其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某种程度上,这一对吉祥物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用于代表一种文化现象和传达某种意义的符号,我们收藏和热爱它们,不仅因为它们是一对可爱的玩偶,更因为它们身上沉淀下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关于冬奥会的一段鼓舞人心的精神记忆。由此,我们关注一些文化符号,实则是关注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选自《符号里的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含义,都将不断变化,以金蟾为例,在汉代,它是长寿的象征,到了唐代,人们将金色的蟾蜍称为金蟾,认为是财富的象征。而这些祥瑞的符号被赋予意义时,常常也并没有什么逻辑,《符号里的中国)的作者赵运涛认为,很多符号形成或演变的过程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错讹”与“错位”。

    赵运涛谈及,“错讹”是一种逐渐“积非成是”的现象。如八仙中的“张果老”,传世文献中有“张果老先生”一句,古代无标点,断句无定式,后来就逐渐以讹传讹,“张果,老先生”变成了“张果老,先生”;前面提到的金蟾,明清时期人们又将其附会为东汉时期的人物“刘海蟾”,因为其名字里有个“蟾”字,人们就编出了“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刘海蟾”的名字也就变成了“刘海”;钟馗,古书上说,齐地的方言常把大木棒(即“椎( chuí》”叫作“终葵”,这个大木棒可以用来驱赶鬼怪,后来就以讹传讹而有了一个叫“钟馗”的驱鬼的神。

    而有些“错讹”则是人们有意识生成的,比如以动植物作为吉祥元素,吉祥寓意的形成多是依靠联想思维而故意形成的“错讹”效果。“鹿”谐音“禄”,所以人们画一头鹿,就表示可求得福禄,还有比较典型的“四大金刚”也因为手里的宝器谐音“风调雨顺”而做了调整。

    (选自《从神兽图腾到祥瑞象征》,有删改)

    材料三:学者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是一部在古代文学的学科范畴中,运用“符号学”等文化研究范式写成的新作。

    该书选取了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一神鸟一神人一神树”等,分“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做了细致的考辨。

    在此书中,作者借助中、西不同的学术研究方法,以种类繁多的文献典籍为考察对象,呈现出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艺术世界。

    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每一个国人而言,仍是身上不可褫夺的精神本源。现代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逻辑,也难以真正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赵运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是十分具备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选自《符号里写着“中国”》,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表示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变化。 B . 人们喜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因为其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并传达了文化意义。 C . 动植物吉祥寓意的形成大多是人们依靠联想思维而无意形成的“错讹”效果。 D . 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本源,思维观念和行为逻辑都会受其影响。
    2. (2) 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围绕学者赵云涛的《符号里的中国》,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4. (4) 材料一中认为,冬奥会吉祥物中的一个“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请具体分析这一吉祥物身上的纹饰和图案的文化意义。
  • 2. (2022九上·定远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 , 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 , 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 (1) 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 (2)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

      ②树林阴

      ③而民受其

      ④未及文章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 (4) 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 . 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 . 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 . 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 (5) 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 3. (2022九上·浙江期中) 文言文阅读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 , 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 , 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②钱塘:即今杭州。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连续,常常。⑤狱讼:讼案。⑥期(jī)年:一周年。⑦苟全:大致完备。⑧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⑨卢敖:秦时人。遁:隐居。⑩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⑪瀹(yuè):煮。脱粟:只去皮的糙米。⑫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为民,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解释加点字

      释义方法

      一词多义

      桑麻之野

      【查阅字典】①到……去 ②适宜;舒适

      ③适才,刚才 ④恰好

       在济南

      古今异义

      岁比不

      【联系成语】五谷丰登

      词类活用

      望马耳

      【课内迁移】潭西南(向西南)而望

    2. (2) 句子翻译。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3. (3) 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①超然台的特点:(摘录原文)

      ②苏轼与客常在“超然台”做什么?(摘录原文)

    4. (4) 苏轼在登览超然亭时,南望东望卢敖等隐君子,西望师尚父、齐桓公等有非凡功绩的英雄,北俯有赫赫战功但不得善终的淮阴侯韩信,由此可见苏轼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 (5)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多次提到“乐”,欧阳修的“乐”与苏轼的“乐”有何异同之处?
    6. (6) 《醉翁亭记》中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超然台记》里却不多。请问下面这段文字可以在句末增添“也”字吗?请说明理由。

      【原文】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修改】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