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
  • 1. (2019九上·金华月考) 随后,团市委一行来到邵飘萍纪念馆,感受革命志士“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战斗精神。邵飘萍的故乡在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1986年,紫溪小学更名为飘萍小学,以弘扬飘萍精神、传承飘萍遗风。

    1918年10月,他创办《京报》,写下“铁肩辣手”四字挂在报社墙上,与办报同仁共勉。《京报》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

    1918年10月,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毛泽东曾于1919年2月出席该会,并获得“听讲半年”的证明书。

    1919年4月底,邵飘萍接连撰写了《国家对待外交之准备勿以空言塞责》等尖锐有力的评论文章,痛斥腐败政府的卖国行径,呼吁国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5月中旬,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其间,邵飘萍将《京报》和许多抨击封建文化的文章寄回东阳,为当时闭塞的东阳吹来了新文化的春风,使广大进步青年充满活力。

    1920年,邵飘萍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1926年,奉系军阀对邵飘萍使用威胁、收买等手段均遭失败后将其逮捕,于4月26日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将其杀害。

    1. (1) 为什么蔡元培会聘请邵飘萍为导师?
    2. (2) 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此义举指什么?并指出爆发的原因。
    3. (3) 邵飘萍在其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中写道:“鄙人至现在止,尚无党籍(将来不敢予定),既非国民党,更非共产党。”请结合材料,尝试说说他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