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阜阳十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

更新时间:2016-12-29 浏览次数:79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2017·天津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1.8m B . 3.3m C . 4.8m D . 5.5m
  • 2. (2016八上·无棣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顾客本身 B . 扶梯 C . 大楼地面 D . 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 3.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 . 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 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 . 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
  • 4. 如图所示,老师使用的“小蜜蜂”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让每个学生听清讲课的内容.这是因为“小蜜蜂”改变了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节奏
  • 5. (2016·连云港模拟)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钢笔“错位”    B .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C . 水中筷子“变弯”    D . 屏幕上的“手影”
  • 6. (2018八上·开江期末) 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 2.36cm B . 2.357cm   C . 2.43cm     D . 2.4cm
  • 7. (2016八上·昆明期中)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 . 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 .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 8. (2016·扬州模拟) 关于图中声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 . 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丙图中,向甁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音色发生改变 D . 丁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 9.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

    A . 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B . 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 C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 . 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
  • 10.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量情况正确的是(   )
    A . 初春,河流冰雪消融熔化 放热 B .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液化 吸热 C .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液化 放热 D .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凝华 放热
二、<b >填空题</b>
  • 11. (2017八上·武安期末)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金属片的长度是 cm.

  • 12.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
  • 13. 江都滨江新城人工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5m,湖水深4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像(选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m.
  • 14. 小明乘车到古城平遥旅游,当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时,车上速度计指示如图.交通标志牌上“80”的含义是;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经过 h可到达平遥.

  • 15.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反射角等于度.

  • 16. 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①水面波光粼粼;②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③海市蜃楼;④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填序号).
  • 1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 18.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m,稍后休息5s,然后5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则前10s的平均速度为 m/s,在整个20s内的平均速度为 km/h.
三、<b >作图题</b>
四、<b >实验探究题</b>
  • 2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s丙乙=cm;v甲丙=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刻度线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5. (5)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 22.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2. (2) 小明同学在利用图C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解决的办法:   (写一种即可).
    3. (3) 继续加热,当观察到附着在杯底的气泡开始上升(如图乙所示).小健认为水沸腾了,他读出此时的温度是92℃;当杯内大量气泡上升并在水面处破裂时(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97℃.他能否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就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结论并写出判断依据
  • 23. 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

    1. (1) 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 (2) 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五、<b >计算题</b>
  • 24. 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6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声速v=340m/s)
  • 25. 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1. (1) 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
    2. (2)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3. (3) 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