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2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不属于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
    A .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 .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 . 采用公元纪年 D .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 2. 选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1949年的流行语,是因为(    )
    A .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 .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D . 中国大陆统一得以完成
  • 3.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 .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4. 彭德怀在一次战争后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次战争是(    )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战争
  • 5.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
    A . B . C . D .
  • 6. 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反映了我国土地改革的情景,但是在土改中不能分到土地的是哪个阶层(    )
    A . 地主 B . 富农 C . 中农 D . 雇农
  • 7. (2016八下·宜兴期中)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 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 8. 为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重点是发展(    )
    A . 农业 B . 轻工业 C . 重工业 D . 军事工业
  • 9.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下列他可能亲历的活动(    )
    A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制定《共同纲领》
  • 10. 毛泽东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让梦想变成现实的是1957年建成了(    )
    A . 南京长江大桥 B . 重庆长江大桥 C . 武汉长江大桥 D . 江阴长江大桥
  • 11. 下列图片能体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

    A . 《土地改革法》颁布 B .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C . “东方红1号” D . 改革中的邯郸钢铁总厂
  • 12. (2017·宜兴模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1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胜利完成的方式是(    )
    A . 无偿没收 B . 成立股份公司 C . 建立生产合作社 D . 实现公私合营
  • 14. 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开始 C . 中共八大召开 D . 中共提出五八总路线
  • 15.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谁?(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邓稼先 D . 袁隆平
  • 1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
    A . 1946—1956年 B . 1956—1966年 C . 1966—1976年 D . 1976—1986年
  • 17. (2016八下·枝江期中)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 18. 1978年底,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是(    )
    A .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 实行改革开放
  • 19. 建国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 2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A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 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 21.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论断出自(    )
    A . 马克思主义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列宁主义
  • 22. 1980年,中共中央为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进行平反,你知道平反的对象是谁?(    )
    A . 彭德怀 B . 邓小平 C . 彭真 D . 刘少奇
  • 23.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请问是哪一年?(    )
    A . 1995年 B . 1997年 C . 1999年 D . 2001年
  • 24. 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    )
    A . 十二大 B . 十三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 25.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党的哪次代表大会?(    )
    A . 十二大 B . 十三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 26. 改革开放中,中国逐渐形成的开放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27.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 照搬斯大林模式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28. 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29.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要确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请问中共成立的时间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
    A . 1919年、1949年 B . 1921年、1949年 C . 1919年、1956年 D . 1921年、1956年
  • 30. 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A . 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36. 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七年风雨历程,党的领导人不断发展完善着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中共七大确立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后面的请对照以下内容填入相应的选项中: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中共十五大

    ②中共十六大

    ③中共十八大

    ④中共十九大

  •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2:“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饶天飞。”“不叫参加拥也要拥进去!”

    材料3:“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材料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 (1) 材料1中文件颁布后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2是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后农村的情形,当时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3. (3) 材料3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中央发起了哪两个错误的运动?
    4. (4) 材料4反映出农村正在进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 3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 (1) 材料中“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 (2) 他划出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仔细阅读下图,请填出:

      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请写出他们的名称。

    3. (3) 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此政策是我党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4. (4)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