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2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2.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共同纲领》
  • 3. (2018八上·阜宁期末) 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 “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
    A . 鸦片战争 B . 新文化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 五四运动
  • 4.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新疆和平解放 C . 香港澳门回归 D . 西藏和平解放
  • 5. (2018八下·江苏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社会保障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
    A . 镇压反革命 B . 稳定物价之战 C . 追歼残敌 D . 抗美援朝
  • 7. (2017八下·如皋月考) 依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 . 农业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抗美援朝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 . 反腐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8. 1950年开始新中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    )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2018八下·靖江月考)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 开展土地革命 B .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 镇压反革命 D . 开展文化大革命
  • 10.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反抗外来侵略 B . 巩固新生政权 C . 发展国民经济 D . 进行三大改造
  • 11.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些人姓名往往反映出其出生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大跃进时期出生的叫“李跃进”,按这一逻辑去推断“李援朝”最可能出生于(    )
    A . 1949年 B . 1951年 C . 1958年 D . 1969年
  • 12.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

    ①邱少云

    ②焦裕禄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4. 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5.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 . 1949年 B . 1953年 C . 1954年 D . 1956年
  • 16. (2018八下·南通月考)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A .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B . 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C .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D . 青藏铁路通车
  • 17. (2017八下·苏州期中) 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 18. 四川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9. (2018八下·南通月考)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③
  • 20.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的票据见证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21. (2018八下·靖江月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
    A . 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 . 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 . “大跃进”运动兴起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 22.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有(    )

    ①政治孤立

    ②经济封锁

    ③军事包围

    ④主动建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3. 下图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联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之后的大笑图。请问这是发生在联合国大会上?(    )

    A . 第24届 B . 第25届 C . 第26届 D . 第27届
  • 24. 毛泽东主席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的结果是(    )
    A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 .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
  • 25.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共同纲领》的制定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b >非选择题</b>
  • 26.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 (1) 图一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开展此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以上图片中,党和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什么?
  • 2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 (1) 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除此这外,我国还在哪一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5. (5) 我们应该从材料四中吸取什么教训?
  • 28.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 (1) 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个)
    2. (2) 历史溯源.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知识卡片.

      时间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3. (3) 今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时中美之间最关键的阻碍是什么问题?
    4. (4) 活动总结.我国外交形象变化的根本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