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上海市上实集团联考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

更新时间:2016-12-17 浏览次数:784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每题2</b><b >分,共16</b><b>分)</b>
  • 1. 下列天体中,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

    A . 木星 B . 冥王星 C . 天王星      D . 海王星
  • 2. 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  )

    A . 0℃ B . 4℃ C . 37℃ D . 100℃
  • 3. 下列和声音有关的特征中,会受到距离影响的是(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都有关
  • 4. 仅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下列哪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

    A . 省力 B . 省距离 C . 同时省力和省距离 D . 以上都不能实现
  • 5.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P点和Q点出发,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两车运动6秒之后(  )

    A . 甲、乙两车可能相距1.2米 B . 甲、乙两车一定相距7.2米 C . 甲、乙两车的位置可能重合 D .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只有4.8米和7.2米两种可能
  • 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左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和电流表A1的示数之比将会(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 7. 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并且S<S , 若将一物体A分别浸入在容器甲的水中、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与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之间的关系可能的是(  )

    A . △p>△p B . △p<△p C . △p=△p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二、<b >填空题(每空1</b><b >分,共23</b><b>分)</b>
  • 8. 上海地区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伏.一个灯泡上标有“220V 40W”的字样,其中“40W”的物理意义是,1度电可以供这个灯泡使用小时.
  • 9. 蒸汽弹射器是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起飞装置,一般通过航母动力装置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并推动飞机帮助它在短距离内起飞.这说明力可以,在蒸汽推动飞机的过程中蒸汽的能转化为飞机的能.
  • 10. 春季晴朗的晚上,小明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观察满天繁星和月亮.以月亮为参照物小明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小明能看见它是因为光的现象;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人们都可以看到月亮是因为发生了的缘故.
  • 11. 某导体两端电压为9V,通过它的电流是0.45A,那么30秒内该导体消耗的电功是焦;该导体的电阻是欧,若导体两端电压变为18V,在忽略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该导体的电阻是
  • 12. 如图所示,是某一艘船的吃水线,它表示船体浸没在水面以下的深度.若在某个冬季的早晨,该船停泊在长江中的宝杨路码头卸货,吃水深度是5m,那么此时船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帕(设水温为4℃);等该船卸完货后,船受到的浮力将会,当该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后,它所受到的浮力将会.(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3.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由于电阻R、灯L可能出现了故障,闭合电键S,小灯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路正常工作.

    1. (1) 请写出所有可能的故障
    2. (2) 先把一个完好的小灯L′并联在R两端,若L和L′都发光,则可以判断故障是;若只有L′发光,则可以判断故障是;若L和L’都不发光,则可以判断故障是.(三空均写出所有可能性)
  • 14. 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质量不同的实心铝块A和B、弹簧、光滑轨道等器材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来比较铝块的动能大小.如图(a)和(b)所示,他先将弹簧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然后让铝块A以一定的速度冲向弹簧,压缩弹簧.接着他按图(c)、(d)所示,重新实验,其中v1<v2 . 请仔细观察图中铝块的运动和弹簧被压缩的程度,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中的(a)、(b)和(c)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②比较图中的(a)、(b)和(d)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三、<b >作图题(总共8</b><b >分)</b>
四、<b >计算题</b>
  • 18. 2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10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4.2×103焦/(千克℃)】.
  • 19. 如图(a)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底面积为3S,容器高0.25米,内盛0.15米深的水.

    1. (1) 若容器的底面积为5×1022 , 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
    2. (2) 求0.05米深处水的压强p.
    3. (3) 现有面积为S、密度为6ρ圆柱体乙,如图(b)所示,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高为△h的部分A(△h<0.3米),将A放入容器甲中(A与甲底部没有密合),并将此时的容器置于剩余圆柱体B的上方中央.

      ①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最大,求切去部分A高度的最小值△h

      ②求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地面受到的压强p的比值

  • 20.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5欧,R2上有“200Ω 1A”的字样.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7.5伏,求:

    1. (1) 电路中的电流及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2. (2) 用定值电阻R0替换R1 , 在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使变阻器滑片在移动过程中电表达到满刻度的次数要最多(包括更换量程),求电阻R0的取值范围是欧到欧.(第2小题需要过程)
五、<b >实验题</b>
  • 21.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测量时应将放在天平的右盘内(选填“物体”或“砝码”).“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两个实验中都进行了多次测量,其多次测量的目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若要测量某固体的密度,实验中需要先测量该物体的(选填“质量”或“体积”).
  • 22. 在图中,凸透镜的焦矩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以保证烛焰的像能在光屏的,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为止.

  • 23. 甲、乙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他们使用的器材中,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变(为1.5伏的整数倍),滑动变阻器两个(分别标有“10Ω  2A”和“20Ω  2A”字样),待测的两小灯额定电压分别为2.2伏和6.3伏.甲、乙两同学各自选取一个变阻器、小灯及其它器材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甲同学闭合电键后,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有变化,但是小灯发光始终较暗;乙同学闭合电建后,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14安,当滑片移动到中点时(即滑动变阻器接入一半的电阻),小灯正常发光.

    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伏.乙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电功率为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欧.

  • 24.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1.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1

      30.0

      15.0

      1.5

      2

      26.0

      16.3

      1.9

      3

      22.0

      18.3

      2.5

    2.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倍焦距.

      表二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厘米)

      4

      18.0

      22.5

      3.8

      5

      16.0

      26.7

      5.0

      6

      14.0

      35.0

      7.5

    3. (3) 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a)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为厘米时的成像情况.

      (b)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并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表三),请完成表三中空格处的填写.

      表三

      实验

      序号

      像高h

      (厘米)

      7

      /

      /

      /

      3.0

      8

      /

      /

      /

      3.0

      9

      /

      /

      /

      3.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