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学情调查试卷

更新时间:2019-01-16 浏览次数:214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七上·苏州月考)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 B . 奖励耕织 C . 奖励军功 D . 编制户口
  • 2.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是(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法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3.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此诗主要肯定的是(    )
    A . 张骞的冒险精神 B . 张骞对经济交流的贡献 C . 张骞开辟了祖国疆土 D . 张骞对民族团结的贡献
  • 4.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歌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5.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反映了宋金对峙时期岳家军战斗力强,当时的金朝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族 B . 蒙古族 C . 女真族 D . 党项族
  • 6.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中书省 C . 行中书省 D . 尚书省
  • 7.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的(    )
    A . 抗元决心 B . 抗倭决心 C . 抗清决心 D . 抗俄决心
  • 8. 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④平定噶尔丹叛乱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9. 唐玄宗统治之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靖难之役
  • 10.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哪位历史人物提出的主张(    )
    A . 邓世昌 B . 林则徐 C . 魏源 D . 严复
  • 11. (2016八上·丹徒期中)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 . 司法主权 B . 贸易主权 C . 关税主权 D . 海关主权
  • 12.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出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这里的“文明人”是指(    )
    A . 英美联军 B . 八国联军 C . 英法联军 D . 日俄联军
  • 13.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 . 《马关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北京条约》
  • 14.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谁的功绩?(    )
    A . 毛泽东 B . 康有为 C . 粱启超 D . 孙中山
  • 15.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构想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 . 东京 B . 武昌 C . 广州 D . 南京
  • 16.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开平矿务局 C . 汉阳铁厂 D . 上海轮船招商局
  • 17.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 . 戊戌变法 B . 洋务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8. 民国十六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消息?(    )
    A . 《新青年》创刊 B . 第一次国共台作实现 C . 五四运动爆发 D . 南昌起义爆发
  • 19. (2016八上·康巴什期中) 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 . 北京大学 B . 工农革命学校 C . 京师大学堂 D . 黄埔军校
  • 20.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一大”召开 B . 遵义会议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七届二中全会
  • 21. 1927年,毛泽东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他称赞的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广州起义 D . 秋收起义
  • 22.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中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14年抗战”的起点是(    )
    A . 七七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一二八事变
  • 23. 1936年12月13日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被囚禁”,该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24. 观察下图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

    A . 辽沈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淮海战役
  • 25. (2017八下·河北月考) 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筹粮

    543万人

    30万副

    88万辆

    9亿多斤

    A .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 .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 人民的积极支持 D . 解放军武器先进
二、<b >综合题</b>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 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 (1) 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在这一战争前后,哪国强占中国领土最多?
    3. (3) 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 (4) 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
    2. (2) 材料二的诏书表明了一种什么态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 (3) 材料三中的“文”是谁?他领导的“颠覆满清专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位历史人物?他们与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呈现出什么趋势?
  • 28.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但结局不一样,其结果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1995年《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最能体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点的是其中哪一条款?这一条款体现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 (2) 《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这次历史事件的主要发起者是谁?
    3. (3) 各举一例佐证材料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英勇抗战”的结论。
    4. (4)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5. (5) 结合材料三谈谈抗战的胜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勇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渝。

    ——毛泽东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先生”分别是谁?材料中的“渝”是指哪个城市?
    2. (2) 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邀请共产党领导人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邀请?
    4. (4) 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最后取得了什么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