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东台市四校八年级上月检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6-12-13 浏览次数:10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B . 参加了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C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 . 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食品监管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 .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C . 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 . 走近造型独特的海盐博物馆,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二、其他
  • 3. 把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横线上。

          商务印书馆今年3月付 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lán的植物世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jiǒng异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风zī,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 ,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三、默写
  • 4. 默写。

    ,恨别鸟惊心。

    ②鞠躬尽瘁,

    ③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山泉在呜咽,

    ④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⑤用典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杜牧《泊秦淮》中用典的诗句是:“。”

    ⑥诗人陆游在垂暮之年仍不忘收复失地,即使在梦中,也念念不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正体现了这一点。

    ⑦杜甫《春望》中“”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表达相近。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养老金》。

    材料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老龄化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3年后,中国将难以维持3比1的赡养比,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未来的老年人因养老资金不足等问题,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材料三:杨燕绥教授强调,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如果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对此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会提前老化。反之,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

    1. (1) 根据材料一、二,用简要的文字说说什么是“银发贫困”。

    2. (2)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该如何应对?请你结合材料探究,写出你的建议。

五、名著导读
  •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 (1) 这段文字选自《狗 猫 鼠》。《狗 猫 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2. (2)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诗歌鉴赏
  • 7.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 (1) 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2. (2) 简要分析中间两联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七、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晏子使楚》和《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小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吏二一人诣王

      ②叶相似    

      ③仓鹰击殿上 

      ④今日也 

    2. (2) 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每句话一处“/”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吾欲辱之,何以也?

    4. (4) 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5. (5) 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6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大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记忆力,它们会在遭人类虐待多年后对人类进行报复。

          ②科学家介绍说,他们最初在乌干达发现,那里的象群数目从未减少,它们的食物种类更是日益繁多,但六象挡路和践踏村庄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举动看起来似乎并无任何动机缘由。

          ③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推测,20世纪70—80年代偷猎者大肆捕杀大象的行为可能给当年的幼象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在人们的肆意捕猎中,幼象们因为父母被捕杀而沦落为孤儿,它们可能还目睹了亲人惨遭屠戮的情景,受到精神创伤。此后,落单的小象不得不跟着经验欠缺的“少女妈妈”将就过活,加上缺乏成年象的成长指导,这一代小象们长大后极易发生 “青少年犯罪”。

          ④研究表明,缺乏长辈榜样指引的幼年动物对同类以及其他动物都存在暴力倾向。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就是一个例证,公园90%的公象都是遭同类袭击而亡,这一数字是正常数值的15倍。

          ⑤科学家认为,大象在饱经人类长年虐待后,很可能因此“记仇”,并袭击人类的居住区。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⑥乔伊斯说:“也许野外管理者们认为,击毙一些所谓的‘问题大象’比舒缓人们的愤怒更简单轻松,于是射杀了这些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大象家庭成员的影响,这极有可能造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1. (1) 本文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2.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并指出这一词语使用的好处。

    3. (3) 阅读本文“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句子,你得到什么启发?

  • 10.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①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②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③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④“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⑤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⑥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枝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⑦“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⑧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⑨“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⑩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⑪“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⑫ 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⑬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⑭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⑮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⑯ 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⑰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⑱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⑲“你知道大千师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⑳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

    1. (1) 综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师傅张大千的哪些影响?

    2. (2)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

    3. (3) “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大千的哪些情感?

    4. (4) 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拜访胡立,胡立先生回忆恩师张大千的诸多往事。 B . 张大千告诉胡立,烧不好菜难成一个好画家,胡立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最后胡立的厨艺超过了他自己的画艺。 C . 拒当汉奸,不受伪职,隐居青城山,这些可以看出,张大千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D . 文章第5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引起下文对张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创作的回忆。
九、作文
  • 11. 作文:

          味道:汉语词汇,通常指气味或滋味,一般意义上的味道指味觉,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也可指抽象的情味、意味等等。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