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8-04-20 浏览次数:3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祷(qí)     见(piē)     官(dí)       心如意(chèn) B . (mí)     倔(jiànɡ)   女(ɡōnɡ)     受益浅(fě) C . (mì)     论(bèi)     愚(méng)     如火如(tú) D . 临(bīn)    起(quǎn)    听(líng)     鳞次比(zhì)
  •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仙女公园内,花树俯仰生姿 , 蜂蝶轻飞曼舞。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B .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 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转眼间,初二学年已下来一半。 C . 走进六月的荷花池公园,便可见朵朵荷花盛开,姹紫嫣红 , 煞是好看。 D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大数据”“创客”等脍炙人口的关键热词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 3. (2017九上·江都期中)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王者荣耀》推出的限时网游,真能有效遏止青少年少上网吗? B . 通过此次报告会的学习,学校决定将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C .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D . 冬季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精神紧张、感冒等诱发的。
  • 4.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眷恋祖国  万水千山  鉴赏水平  阳光明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 “休”“刃”“明”“本”(解说:这四个字从造字方法看都是会意字。) D . 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 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南橘北枳”形容某种事物因环境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也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 B . 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如朱自清的《背影》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C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的法国人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D . 《阳关雪》节选自《文化苦旅》,表达了对唐人豪迈、放达的赞美以及后世未能继承这种积极风范的无奈和叹息,作者余秋雨是当代作家。
二、<b >字词书写</b>
  • 6.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有窗(líng)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biàn)别它那交织(xuàn)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乐,令人(yōu)然轻快。

三、<b >句子默写</b>
  • 7. 默写                      
    1. (1)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长征》)
    2. (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3) 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4. (4)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 (5) 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6. (6)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7)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 (8) 诗言志,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达出了诗人高瞻远瞩、为实现政治抱负而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令人振奋!
四、<b >综合性学习</b>
  • 8.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1. (1) 【活动一:名著阅读】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我们都知道书名隐喻了主人公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请你结合主人公的相关经历说一说“钢铁般意志和精神”的具体内涵。
    2. (2) 【活动二:汉字演变】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3. (3) 【活动三:字谜竞猜】

      学校举行文化节期间,八(3)班组织了一次猜字谜的游戏,请根据谜面作答:

      谜面:①一杯一杯不落空    ②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

      我行,我来猜:谜底分别是①;②

五、<b >诗歌鉴赏</b>
  • 9.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 (1)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两句的妙处。
    2. (2) 尾联借用太公垂钓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b >文言文阅读</b>
  • 10.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地,入其中者,目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在西溪,招余同。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张岱《西溪》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后人遂以        ②目绮丽

      ③精在西溪        ④招余同

    2. (2)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必得躬历山川                   当西溪为最 B . 日更定矣                         大奇景 C . 已后典籍皆板本                   过岭西溪 D .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类冒之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③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

    4. (4) 《湖心亭看雪》中深夜独往湖心亭赏雪,《西溪》中为自己未能在西溪归隐而感到遗憾,请你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和情趣?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1. 阅读《卫星数据接收那些事》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卫星数据接收那些事

    吴业炜

        ①近年来,我国高分卫星系列、暗物质卫星、量子通信卫星等一系列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传回不少高价值的图片。那么卫星数据是如何从天上落到地面,最后变成人人可以看懂的图像的呢?

        ②想要说清楚这个过程,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站31年来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卫星数据接收。

        ③地面站接收最重要指标是卫星数据接收的成功率。(A)1986年建立以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逐步建成了以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昆明站和北极站为基础的国家对地观测卫星与空间科学卫星数据接收站网,负责20余颗对地观测和空间探测卫星的接收任务,2016年接收成功率高达99.7%。

        ④这么多不同的卫星,各个接收站最远相距数千公里,怎么做到及时接收,并保证这么高的成功率?

        ⑤首先,做好任务规划。每天一早,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任务需求在系统中完成所有资源的分配。如同摄鸟爱好者为了拍到更多鸟类的照片,需要熟悉不同鸟类的习性,规划好拍摄的时间和路线,运行管理系统也需要通过计算卫星轨道,确定不同卫星通过各个地面站的时间,然后根据科学任务安排好地面站的天线、记录和传输等资源。(B)不同的是,摄鸟爱好者只需1部相机,而运行管理系统面对的是5个地面站、20余部天线及配套的记录和传输资源。

        ⑥卫星数据是如何到达地面的呢?这得感谢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会在经过地面站上空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适合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并发送出去。

        ⑦接下来,就看接收系统的了。在到达接收任务开始时间之前,接收系统就会将天线对准卫星即将出现的方位。当卫星出现并开始发送电磁波信号后,接收系统会对电磁波进行全程锁定、跟踪,这就是为什么接收站的天线在不停转动的原因。同时,接收系统会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放大、变频、解调等处理,并将输出的卫星原始数据基带信号送到下一个目的地——数据记录系统。

        ⑧这时,卫星数据将完成落地的最后一步:数据记录系统负责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卫星下行信号中,“抽丝剥茧”般提取出卫星基带数据,并如实地进行保存,为后续图像处理或科学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原材料。简单地说,就是将基带数据以“101001111”形式的二进制数据流保存下来。

        ⑨可怎么判断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呢?记录系统通常会提供一些辅助功能,帮助科学家在数据接收记录的同时对卫星数据的质量进行判断,以便及时对系统工作状态做出判断和调整,保障接收成功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质量最直观的质量判断手段是移动窗显示,就是将接收的卫星数据图像进行实时滚动显示,其效果就像通过卫星上的窗口在观察地球。

        ⑩就这样,卫星数据经过不停地变身和处理,最终完整地到达了地面。落地后的数据将通过高速光纤数据传输链路,从各个地面接收站传输到产品处理中心。在那里,卫星数据经过严密的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处理,会变成我们可以看懂的卫星图像,如实地反映不同物体在不同电磁波段下的影像,既可作为导航用的卫星图像,也可用于农业估产、矿藏探测、环境监测等科研或工程用途。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

    1. (1) 本文介绍的“卫星数据接收那些事”是指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2. (2) 请从划线句中选择一处,说说本句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3) 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数据记录系统负责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卫星下行信号中,“抽丝剥茧”般提取出卫星基带数据,并如实地进行保存。

      ②记录系统通常会提供一些辅助功能,帮助科学家在数据接收记录的同时对卫星数据的质量进行判断。

    4. (4) 读了这篇文章,王刚同学想给朋友讲一讲“卫星数据是如何变成我们看得懂的图像的”,请你阅读⑥-⑩小节,帮忙梳理一下具体的过程。

      卫星:采集数据→

      地面站接收系统:将天线对准卫星出现方位→→将原始数据送到数据记录系统。

      数据记录系统:→将基带数据以二进制形式保存

      产品处理中心:卫星数据经过处理变成卫星图像。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划线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

    1. (1) 文章围绕“槐花”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 (2) 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 (3)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分析“母亲”和“妻子”性格上的共同点。
    4. (4)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的理解。
八、<b >命题作文</b>
  • 13. 用心去阅读吧,阅读是智慧的源泉;用心去沟通吧,沟通是理解的源泉;用心去想象吧,想象是创新的源泉;用心去耕耘吧,耕耘是收获的源泉……亲爱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用心去干什么?

    请以“我用心去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字数在600宇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