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甘肃省陇南市第二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

更新时间:2016-11-25 浏览次数:2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水结成冰 B . 海水晒盐 C . 玻璃破碎 D . 蜡烛燃烧
  • 2.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 原子 B . 分子 C . 元素 D . 单质
  • 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CuO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用10mL的量筒取8.2mL水.

    A . ①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 4. (2016九上·庐江月考)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 . 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黑色逐渐变红色 C . 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5. (2016九上·洪江期中)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硫属于金属元素 B .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 .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 .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 6.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镁带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镁带不是可燃物 B . 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C .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D .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7. (2018九上·丹东期末) A、B、C三种金属,它们与有关溶液的反应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C+BSO4=CSO4+B       ④A+H2SO4→不反应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 A>B>C  B . A>C>B  C . C>B>A D . C>A>B
  • 8. 把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大的是(  )
    A . 浓盐酸 B . 氯化钾溶液 C . 浓氨水 D . 氢氧化钠固体
  • 9.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 . 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 10.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干冰、液氢 B . 石油、天然气、氧气 C . 生铁、过氧化氢、金刚石 D . 硫酸、熟石灰、金属
  • 11. 下列哪种试剂能鉴别出硫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钠三种无色稀溶液(  )
    A . 稀盐酸 B . 紫色石蕊溶液 C . 氢氧化钠溶液 D . 无色酚酞溶液
  • 12. (2016九上·庐江月考)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的方法是( )

    A . 通入水中 B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 通入石蕊溶液 D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13. 相同质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
    A . 镁最多 B . 锌最多 C . 铁最多 D . 一样多
  • 14. 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  )

    A . 冰块 B . 硝酸铵 C . 食盐 D . 氢氧化钠
  • 15. (2017九上·广饶期中)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C . 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二、<b >填空题</b>
  • 16. 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两个镁离子

    ②2个硫酸根离子

    ③标压下,最轻的气体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⑤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⑥光合作用可以产生的含碳物质

  • 17.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1) 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2. (2) 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纯铝表面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3. (3) 铝制品不容易被锈蚀是因为
    4. (4) 对汽车的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 18. 道路除雪的过程中融雪剂起着很大的作用,某公司出售的融雪剂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①该融雪剂一定没有的成分是

    ②该融雪剂中的组成可能为:(Ⅰ);(Ⅱ)

    ③写出上面实验中肯定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三、<b >实验题</b>
  • 19.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 (1) 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该装置还应做的改进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 (3)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若要用E装置收集甲烷,什么时候收集比较好
  • 20. 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1. (1)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A中

      B中

      C中无明显现象

      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2. (2)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

      (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3. (3) 【实验结论】

      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种溶质.

    4. (4) 【实验反思】

      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四、<b >计算题</b>
  • 21. 媒体报道:染发剂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 . 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品,有致癌性.计算(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1. (1) 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2. (2) 增塑剂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3. (3) 增塑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 22.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 (1) 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 (2)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3) 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