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8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

更新时间:2018-03-19 浏览次数:23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三上·丰台期末)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A . 铁路出现于蒸汽时代 B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写于电气时代 C . 相对论出现于信息时代 D . 进化论出现于科学时代的开始阶段
  • 2.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 . 富尔顿发明汽船 B .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 . 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D .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3. (2017高三上·泰州月考) “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
    A . 《巴黎圣母院》 B . 《大卫·科波菲尔》 C . 《等待戈多》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 (2017·淮北模拟) 约翰·凯奇认为一切组织好的音乐都是邪恶的,他用铁钉、玩具、玻璃等杂物,放在钢琴中奏出各种怪声,称这才是“真正的音乐”;1952年,他在钢琴前静坐4分33秒,演奏一曲名为《4分33秒》的无声乐曲。下列作品与其音乐风格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15高二上·菏泽期中)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④①③②
  • 6. (2015高二上·菏泽期中) 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 . 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 . 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 . 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7.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 .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 美化殖民扩张的动因
  • 8. (2018高三上·武威期末)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 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 . 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 .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 .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 9.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牛顿力学体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 B . 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 .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 . 牛顿力学体系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论兴起后,应该否定
  • 10. (2017高三上·遂溪月考) 1850年的雨果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他”的这部书是( )
    A . 《巴黎圣母院》 B . 《人间喜剧》 C . 《百年孤独》 D . 《美国悲剧》
  • 11. (2017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1928年美国迪士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士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
    A . 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 . 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 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 . 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 12. (2017高二上·横峰期中)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
    A . 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B . 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C . 地理大发现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D . 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 13.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    )
    A .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C . 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D . 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
  • 14. (2017高二上·东台期中) “它意识到历代那些实在的事物和不可动摇的基本概念已被一扫而光;经过检验,它们被视为虚无;它们被贬得一钱不值,甚至被看成是童稚的幻想。……宗教信仰的衰退一直没有被人觉察,因为它在暗中被进步、国家主义和名目众多的极权主义谬论的宗教信仰取代了。所有这一切都被战争所毁灭。”下面文学作品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
    A . 《唐璜》 B . 《战争与和平》 C . 《约翰.克里斯多夫》 D . 《等待戈多》
  • 15. (2017高二上·安徽期中)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
    A .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 .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 .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D .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 16. (2017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
    A . 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 . 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C . 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D . 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 17. (2017高三上·铜仁月考) 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 . 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C . 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 . 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 18. (2017高二下·临泉竞赛)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

    A . 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 B . 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C . 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 D . 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 19. (2017·湛江模拟) 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 . 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 . 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 . 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 20. (2017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 . 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 . 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 .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对外侵略提供了理由 D .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 21. (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 一位学者在其著作中描述了某重大历史事件:“在经济领域中,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这就是(   )

    A . 智者运动  B . 文艺复兴  C . 宗教改革  D . 启蒙运动
  • 22. (2017高三上·南长月考) 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23.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 .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 . 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 .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 .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二、材料分析题
  • 24. (2016高三下·临沂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曰:“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

    ——据《泉州府志》(清)

    材料二: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芙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

    ——据<十日谈>

    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5. (2017高三上·鄂尔多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1. (1) 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 (2) 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