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思品3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9-02-15 浏览次数:2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b>选择题</b>
  • 1. 韩国宪法法院3月10日宣布通过针对总统的弹劾案,______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名被弹劾罢免的总统。(    )
    A . 安倍晋三 B . 朴槿惠 C . 李明博 D . 潘基文
  • 2. 韩国国防部2月27日确认,乐天集团理事会当日批准同韩军方的“______”系统部署地土地置换协议。这一举动无异于把韩国推向一条危险的“快车道”,不仅罔顾韩国民众安危,更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
    A . “宙斯盾” B . “爱国者”PAC-3 C . “萨德” D . 以色列“箭-2”
  • 3. 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保卫国家----20世纪50年代 B . 联产承包----20世纪60年代 C . 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 D . 科学发展- ---21世纪初
  • 4. 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慈善法》。这表明(    )
    A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B .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 5. 下列下图“北半球示意图”中的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包围

    ②B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汉语使用人数最多

    ③C洲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

    ④A,B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历史人物是(    )
    A . 周恩来 B . 蔡元培 C . 孙中山 D . 张学良
  • 7. “今兹不幸与美英两国肇启兵端,洵非得已,岂朕本愿哉。”(摘自1941年12月8日日本天皇颁布的《宣战诏书》)下列史实可以揭穿日本天皇这一谎言的是(    )
    A .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B . 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C . 日军进行细菌战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8. 从2016年元旦开始,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从下表反映的信息中可知此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在于(    )

    普查时间

    比较项目

    1964年

    2008年

    2010年

    60岁以上

    5.5%

    6.96%

    13.26%

    15-59岁

    54.1%

    70.15%

    70.14%

    0-14岁

    40.4%

    22.89%

    16.60%

    ①缓解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趋势    ②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③完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④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李明大学毕业后,利用所学技术,办起了一家蔬菜深加工厂,招聘了100多人进行生产。下列关于这家工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为一部分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③它是个小工厂,因而未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它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受到国家保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201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纪念日。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活动与他有关的是(    )

    ①发动武昌起义   ②参加重庆谈判   ③领导南昌起义  ④出席开国大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1. 1940年,画家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 .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 . 浴血抗日,速战速决 C .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 . 中国国力,已超日本
  • 12. “嫦娥三号”探月迈出新征程,“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登上世界之巅,高速铁路建设走向世界……这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对加快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起着重要作用。这说明(    )
    A . 科技创新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 . 我国已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C . 独立自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点 D . 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13. 近年来,央视先后推出《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这些栏目的推出有利于(    )

    ①培育自由民主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能够日光完成的事情,绝不需要灯光来帮忙。”这一公益广告语从“走科学发展之路”的角度提醒人们(    )

    ①珍惜白天的大好时光    ②承担起开发资源的责任

    ③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④养成有效利用能源的习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15. 与下边漫画意思不相符的是(    )

    A . 宪法是其他法的立法基础与立法依据 B .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 .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二、<b>非选择题</b>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请写出图一中A省的简称及濒临的B海的名称。
    2. (2) 观察图二,请说明长江三角地区货运方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自然因素。
    3. (3) 昔日宁波市委书记刘奇曾经说“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 (4) 建设港口经济圈,还需要突破“环境攻坚”、“改革攻坚”、“创新攻坚”、“民生攻坚”。请任选一方面,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每当中国主权遭受欺凌,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就会作出回应。

    材料一:1895年,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们十分愤慨,要求拒和、迁都和变法。

    材料二:1919年,一个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的消息传到国内,对渴望“公理战胜强权”的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人们心中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首先站起来的是北京的青年学生。

    材料三:1935年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欲使华北独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的运动。

    1. (1) 材料一所指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中割让了中国最大的岛屿给侵略者,该岛屿位于宁波的什么方向。
    2. (2) 材料二,三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二引发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 (3) 这三则材所涉及的问题都跟哪个国家有牵连关系?材料三所引发的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为打败侵略者做了哪些贡献?
    4. (4) 概括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共同的民族精神?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其中第五条修改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材料二: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一职权?
    2. (2) 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坚持哪一治国方略?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治国方略?
    3. (3) 材料二中各地做法体现了公民享有什么政治权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艰难过往】在1956年、1978年有两件大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辟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你认为1956年、1978年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

    2. (2) 【昨日成就】“我现在向同志们报告……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李富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主要原因。并说说这期间有哪些建设成就?

    3. (3) 【今日辉煌】2009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及增速比较

      说说其中包含的“喜”与“忧”。我国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巨大,但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且大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为此,2013年中央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2016年习近平更是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注: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材料二:中国扶贫历程,现状和目标

    1. (1) 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内容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国情?
    2. (2) 为什么我国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
    3. (3) 针对材料二中所示的贫困人口现状,你认为“精准扶贫”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4. (4) “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什么?当前我国实行“精准扶贫”有何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