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18-03-08 浏览次数:3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 纳米、微米、毫米 B . 毫米、纳米、厘米 C . 毫米、纳米、微米 D . 毫米、微米、纳米
  • 2.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 . 声音的响度 B . 声音的音调 C . 声音的音色 D .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 3.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炖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 同时沸腾了 B . 稍后也沸腾了 C .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 .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 4.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汽化,后液化 B . 先液化,后汽化 C . 只有液化 D . 只有汽化
  • 5. (2016八上·毕节期中)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 . 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 B . 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 . 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D . 冰、水的温度都上升
  • 6. (2016八·青岛月考) 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高于26℃ B . 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 . 低于26℃ D . 等于26℃
二、<b >双选题</b>
  • 7.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 . 皮影﹣﹣光的反射 C . 倒影﹣﹣平面镜成像 D . 摄影﹣﹣光的反射
  • 8.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 .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霜
三、<b>填空题</b>
  • 9. 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坐着的乘客和司机说他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为参照物,而路边的人说乘客和司机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
  • 10.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 11. 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当有重型卡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

    如图所示是放大桌面微小形变的装置,M和N是平稳面,当用力F压桌面时,此时平面镜M上的入射角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墙面上的光斑将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 13. 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 14. (2015八上·东营期末)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四、<b >作图题</b>
  • 15. (2017·徐汇模拟)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 16.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五、<b >实验题</b>
  • 17.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
    3. (3) 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m/s.
  • 1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4. (4) 将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棋子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5. (5)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 19.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是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 (1)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水沸腾时的和水沸腾时的
    2. (2) 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3. (3) 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 (4) 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5. (5) 把烧杯里的水倒入烧瓶中加热至沸腾后,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瓶内气压(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选填“升高”或“降低”),所以水又再次沸腾了.
六、<b >计算题</b>
  • 20. 张先生驾车从泌阳到信阳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桐柏,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信阳,请求:
    1. (1) 泌阳到桐柏,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 (2) 泌阳到信阳,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1. 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 (1) 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 (2) 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