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地理...

更新时间:2018-04-27 浏览次数:2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热量不足 B . b——水源不足 C . c——水源不足 D . d——洪涝灾害
    3. (3) 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
      A .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 .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 .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 .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 (4)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 . 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 . 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 . 主要种植甜菜,大豆
    5. (5)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 .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D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 2.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 . 荒漠化 B . 水土流失 C . 酸雨 D . 气候变暖
    2. (2)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 .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D . 干旱和大风现象
    3. (3)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 . 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 . 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 . 黄土疏松,多暴雨 D . 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4. (4)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 . 保持水土 B . 安排合理耕作制度 C . 控制开矿规模 D . 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 3.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 . 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 . 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 . 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2. (2)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 . 北部地区 B . 南部地区 C . 中部地区 D . 北部和中部地区
    3. (3) 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 .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 较高的科技水平 C .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 . 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4. (4) 对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A .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B . 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C .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 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
  • 4.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 . 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 . 甲区域降水较少 C . 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 . 甲区域高温多雨
    2. (2) 丁省与丙省相比(  )
      A .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 陆地交通便捷 C . 第一产业比重小 D . 第三产业比重小
  • 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RS技术 B . GPS技术 C . GIS技术 D . POS技术
  • 6. 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


    A . 人口普查 B . 森林普查 C . 交通定位导航 D . 确定某点高程
  • 7. (2017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GIS的全称是(  )
    A . 地理信息系统 B . 遥感技术 C . 全球定位系统 D . 地球卫星导航
  • 8. 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促进了下列哪些产业部门的发展(  )

    ①渔业  ②旅游业  ③水电  ④航运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9. 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 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 . 旅游业开发 D . 疏通河道
  • 11. 治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断流的根本措施是(  )
    A . 大量开发地下水 B . 禁止上游取水 C . 流域内多修建水库 D . 实行水资源统一调配,节约用水
  • 12.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 . 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 . 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 .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
  • 13. 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 宜农荒地多 C .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 D . 土壤肥沃
  • 14.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5. 关于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鲁尔区位于尼罗河沿岸 B . 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 .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 鲁尔区经济从初期一直很繁荣
  • 16. 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B . 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 . 世界钢铁生产过剩 D .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18. “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项资源问题(  )
    A . 水资源紧张 B . 资源浪费严重 C .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D . 木材短缺
  • 19.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 .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 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电代煤 C . 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D . 缓解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
二、综合题
  • 20. 读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关资料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东北三省农业以业为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
    2. (2) 分析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地形;土壤;气候;地广
    3. (3) 东北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21. 读“德国鲁尔区的煤矿、城市和交通”图(上图)和“鲁尔区发展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鲁尔区主要的传统工业部分是:A、B、C、D
    2. (2)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是:①、②、③
  • 22.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A处地形是,此处是河流的,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因此应保护好它的
    2. (2) 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的的保护
    3. (3) 在A、B、C三处中,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地区是 (填字母),该处的地形是
    4. (4) 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填字母)。
    5. (5) 田纳西河先注入河,汇集之后注入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