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2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对各种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2℃ B . 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 人体感到温暖舒适的温度约为24℃ D . 南京的最低气温约为﹣30℃
  • 2.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 . 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 . 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 . 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 . 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 3. 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
    A . 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 B . 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 C . 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 D . 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
  • 4. 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音色一定不同 B . 音调一定不同 C . 响度一定不同 D .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 5.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 .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 .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 6. 如图所示,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 . 干冰生活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C .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 7.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 8.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二、<b >填空题</b>
  • 9.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尺不正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示数为cm.

  • 10.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温度计的,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为,乙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 11. 端午节,小红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小红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划桨运动员相对于他坐的龙舟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 12. (2015七上·邵阳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13. 小华乘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船行驶的速度为m/s,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m.

  • 14. (2016八上·滁州期中)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 15.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 ;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 

  • 16. (2017八上·句容月考) 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 1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但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你猜想这种事情(“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理由是.
三、<b >实验题</b>
  • 18.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直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直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直尺,这时直尺的振幅,其响度,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 19.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 (1) 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
    2. (2) 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 (3) 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 20.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 

      s1=26cm

      s2=64cm 

      s3=90cm 

      时间 

      t1=2s 

      t2=

      t3=6s 

    2. (2) 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
    3. (3) 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b >计算题</b>
  • 21. 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
  • 22. 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 (1) 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 (2) 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