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

更新时间:2018-01-19 浏览次数:2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hàn)       磕(bàn)      运(è)       汗流背(jiā) B . 丧(jǔ)        秀(qí)       锤(liàn)    坦荡如(dǐ) C . (bó)        骗(kuàng)    道(yǒng)    首垢面(péng) D . (cǔn)       静(mù)       褴(lǚ)      如重负(shì)
  •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行将远去的一年,有些变化值得铭刻,有些      期待理顺,有些       需要调整,有些       亟待净化,从今天起,让我们在冷静中回顾2017,展望拼搏奋进的前行之路。

    A . 状态   生态    心态 B . 心态   状态    生态 C . 生态   心态    状态 D . 状态   心态    生态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了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 经过推举、表决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4. 下列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B . 离家,念家,归家,是人的必然,也是人生的一种模式。 C . 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到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D . 鉴玉当然也有其客观标准,它的硬度,它的晶莹、柔润、缜密、纯全和刻工都可以讨论。
二、<b >现代文阅读</b>
  • 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古人的名、字、号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地名、官爵名和室名(或斋名、轩名)。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这些命名是取自官衔。还有取自室名或轩名的,如王夫之号姜斋、辛弃疾的号稼轩(姜斋、稼轩都是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取自亭轩名。

    1. (1) 下列对“古人的名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对名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称自己时用名,称呼对方时,用对方的字。 B . 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是有关系的,可相同,可相辅,可相反。 C . 古人的名字有时会来自典籍,如曹操和陆羽的名和字。 D . 古人名字须表示家族中的行辈,苏轼、苏辙俩兄弟的名字就是如此。
    2. (2) 下列对“古人的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号可分为别号、谥号、绰号,虽说是别人取的,但是固定,为人熟知,有些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姓名。 B . 古人的号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C . 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不是人人死后都能有这样的称呼。 D . 绰号一般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是对人的形容和刻画。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古人还会用地名、官爵名、室名等代替人的姓名,如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昌黎是地名,这样称人是表示尊敬。 B . 古人的名、字、号反应了古人的礼教文化。 C . 无论是名、字还是号,都要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熟知才有效。 D . 古人的名、字、号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的家族、经历和志趣,进而了解人物。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狭路相逢的桃花

    张晓风

        ①女孩来,叫我跟她去采桃花,她说那是她家的桃花,我就跟她去了。那一年,我七岁。

        ②我们一直走一直走,三月的阳光,在我们走过时,一摊摊皆化成了水。融融暖暖,溅溅有声。桃花林终于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晴空下,桃枝交柯,纷纷扰扰,桃花菲薄迷离,因为人小,显得桃花高大饱满,蔽日遮天。

        ③那天黄昏回到家里,交给妈妈一整抱的桃花。母亲只是奇怪,为什么脱下毛衣竟抖出一捧花来?

        ④“怪事?你是怎么采花的,怎么采花采到衣服里去了?”

        ⑤那桃花林在柳州城,那城后来对我而言竟不再是一个地理位置,而是一种无限依柔的感觉。记忆中满城都是山,山上有树。人和树常在雾里浮着,至于浮桥则搭在水上,柚子花香得无处不在,柚子熟时大大的一个个堆在路边,那么圆,那么大,世上再难找到那么壮硕喜气的果子。

        ⑥然后,柳州就消失了,消失了四十年。

        ⑦桃花因而成为我最脆薄、不堪一触的记忆,连母亲当年的唠叨和责骂,我后来想想都觉甜美。因为帮我牢牢记住了桃花瓣柔柔腻腻的擦触的感觉,衣领里能抖出一捧花瓣的记忆,真是豪奢侈。

        ⑧中国人如果有一个理想国,它的位置便必然在溪水最清处,桃花最炽处。它的名字必然叫做“桃花源”。

        ⑨因为回不去,桃花林于我便愈来愈成为一个似真似幻的梦境,我和它之间有些纠缠不清的东西,那是我第一次被植物的美所刺激,也是我第一次眷眷然了解了人世有令人舍不得、放不下的东西。

        ⑩听说有一位老兵,十岁左右就在故乡订了亲。以后出来当兵、打仗、退伍、结婚、生子,今年回老家去,不知为什么,很想看看从来没见过面的未婚妻,不意遭家人拦住了,他恨道:

        ⑪“不甘心啊!我只想看看她是个什么样子啊!”

        ⑫“有什么好看的,又老又丑又一堆儿孙。”他的大哥骂道。

        ⑬而我比那老兵幸运,我所眷眷不能忘情的是桃花,桃花不会又老又丑,而且不一定要到柳州去寻找。柳州那山城太好,前人说“死在柳州”,原是指柳州有好树堪做好棺木,但对我而言,一度活在柳州也是幸福的,那样的好山好水好花好树的地方。但不去柳州也罢,留一点怅惘在远方也好,但桃花林却非回去一趟不可。我知道我欠桃花一段情缘,我必须再去看一次盛放到极致的桃花,我必须把七岁那年两厢照面之下,没有看清楚、讲清楚的情节再重复一次。有许多感谢,有许多思忆,都必须我自己与桃花当面说明。我确知在这个世界上,桃花这种花无论浪迹到天涯海角总是美丽的,但重逢的时候,我能否无愧故友?我是否仍有小女孩的丰颊黑睛,与桃花灼灼相对?

        ⑭今年春天,听友人说太鲁阁山里桃花开了,便一径投奔而去。峡谷极窄,刚能容人,一路上台湾榉独排众议,不肯跟樟树、桑树以及荚迷同绿,它的颜色介乎烟红与肉红之间,时不时地冒出一两棵来,山路惊险繁奥,每转一个弯,就把自己的风景彻底否定一次。

        ⑮不可思议的一条路!峡谷中的立雾溪奔窜如白练,新栽的绿叶是翠绫,油菜花则黄如丝绢,好一条华丽的“丝路”。带路的人说桃花分六个台地,一台一台,层层涌动,我想该给它取名叫“六如”,《金刚经》中论世上万物,谓“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六层桃花美到极致,也只能如此看待。

        ⑯我们终于停下来。面对四百多株桃花,我独自走开,倚石静坐。奇怪的是一点也不激狂,行过如此长长的四十年,行过窄仄刚可通人的峡谷,我在山坳里与桃花重逢,在别人一片探亲潮中,我的亲人是桃花,我来此与它一叙旧情。

        ⑰花色极淡,是试探地不想让人发现的胭脂。树干虬结,似乎花色太柔太浮,所以刻意用极稳重的青黑托住。一棵树上仿佛那树干是古典主义,花却是浪漫主义。神话中的桃花是夸父的手杖化成的,想来夸父逐日渴死的时候,手杖也正是这枯竭干皱的颜色吧?奇怪的是,在这肃穆庄凝如铁一般的意志上何竟开出那扑簌簌的如泪如歌的颜色来?那颜色是长虹之照水,是惊鸿之乍掠,那颜色是我贮存心头半生的一点秘密,是天地大化、洁手清心之余,为最钟爱的孩子,刻意酿下的一坛酒的酒色。

        ⑱我安静地与颜色相对,只觉满心“合当如是”的坦然。失去的岁月此刻好像忽然接上了,我仍是当年桃花林中的小女孩。只是以前必须仰视的,现在可以平视了。我斜靠在大青石上,望着桃花的江海,望着营营的蜂蝶,望着乌头翁和大卷尾扑翅有声的节奏,只觉得是什么好心的神仙把天地和岁月的好去摄了来,放在这小小的峡谷中了。天地澄蓝无物,山径寂寥无为,阳光和好风都温柔千种。我有一笔一纸和一卷诗在手,但纸笔沉落,诗则如小鱼,自己倏忽游走消失,我于是垂首睡着了。四野桃花,委婉联袂圈出一片净土,并且守我入梦——这正是我要的,找一个幽隐深邃的桃花林子,靠一块浑然天成、仿佛仙枕的大石头,然后借一梦幽幽把前缘旧事一一续上。

        ⑲晋人王献之曾在桃花津渡上送他所爱的女子桃叶,并作《桃叶歌》。其实,桃花季节,每一朵乍开的桃花都等于一处水光潋滟的桃花渡口,把凡人渡向不可知的前路。

        ⑳真的很好,四十年后,隔着海,重新找到桃花渡口,清楚地感觉被天地和岁月爱宠的身份。生命此刻又可以从这里撑篙出发,沿着春天的津渡而上,清溪泻玉,桃花放焰,追日的神话四伏欲出。在一片坠落的花瓣将我惊醒之前,生命还有那么多那么丰富的情节可以一一来入梦。

    1. (1) 文中写了哪两次看桃花的经历?请简要概括。
    2. (2) 第⑮自然段中作者给那里的桃花取名为“六如”,为什么?
    3. (3) 本文标题为“狭路相逢的桃花”,主要记叙的是第二次看的桃花,作者为什么要花费笔墨写前半部分看的桃花呢?
    4. (4) 文章末尾写到“重新找到桃花渡口”,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想法?
三、<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孝意列传

        河东陈孝意,少有志尚,弱冠以贞介知名。大业初,为鲁郡司法书佐,郡内号为廉平。太守苏威尝欲杀一囚,孝意固谏,至于再三,威不许。孝意因解衣,请先受死。良久,威意乃解,谢而遣之,渐加礼敬。及威为纳言 , 奏孝意为侍御史。于时政刑日紊,长吏多贼污,孝意清节弥厉,发奸擿伏,动若有神,吏民称之。炀帝幸江都,马邑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举兵作乱。孝意率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之,战于下馆城,反为所败。武周遂转攻傍郡,百姓凶凶,将怀叛逆。前郡丞杨长仁、雁门令王确等,并桀黠,为无赖所归,谋应武周。孝意阴知之,族灭其家,郡中战栗,莫敢异志。俄而武周引兵来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但孤城独守,外无声援, 孝意执志,誓以必死。每遣使江都 , 道路隔绝,竟无报命。孝意亦知帝必不反,每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节选自《隋书》,有删改)

    【注释】①纳言:官名。②桀:凶悍。③江都:京城。

    1.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意谏            固:本来 B . 而遣之            谢:道歉 C . 孝意亦知帝必不    反:通“返”,返回 D . 炀帝江都          幸:帝王临到某地方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A .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B .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C .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D .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3. (3)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陈孝意从小有道德志向,20岁时即以有品德、性耿直出名,他于隋大业年间入仕,为官清廉。 B . 陈孝意曾劝苏威不要枉杀人命,苏威不听,陈孝意以死相谏,苏威最终赦免了囚犯,并对陈孝意颇有好感。 C . 刘武周叛乱后,陈孝意立即起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伐刘武周,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杀。 D . 陈孝意身处隋朝末年,却能坚守原则,报效朝廷。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武周引兵来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

四、<b >综合性学习</b>
  • 8. 你是你们班上的活动小组长,你想为同学们提出三个不同的可行性行动方案,以便同学们操作起来方便、有效,你的三个行动方案的活动标题分别是:
五、<b >语言表达</b>
  • 9. 在活动中,你发现同学小睿不积极,原来他觉得自己不是新洲人,建设美丽新洲跟他没有关系,你劝说道:“”小睿听后高兴地加入了同学们的行列。(字数100-12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