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东丽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1-08 浏览次数: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闹(xī)            恣(suī)             白(shà) B . (jù)            扶(yè)              妖(yáo) C . (huì)           取(xī)              虚(xuán) D . (yè)            缩(sè)              难(jí)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狂望自大          根深蒂固              犁民百姓 B . 袖手旁观          谢斯底里              开卷有意 C . 咬文嚼字          十拿九稳              不求甚解 D . 怀古伤今          格物致志              自知之名
  • 3.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雨说》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 B . 《故乡》一文中,“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再回到故乡,“我”看到故乡的衰败和故乡人生活的贫困。离开故乡时,“我”憧憬美好的故乡。小说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C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指出有充满自信力的中国人存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爱国赤心。 D .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了惟妙惟肖地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细腻,叙述自由活泼。 B . 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 . 近日,学校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和谐校园”的主题。 D . 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本市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 .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C .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D .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二、<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有特殊的兴趣。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③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什么有疑惑的地方,就为它查一查。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能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为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本身也不能被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等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其之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有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有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既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任何一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缘故。

    (选文《读者》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 B . 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 C . 读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 D . 读书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 B . 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备查。 C . 读书要善于思考、存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可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D .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 7. 阅读的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养一片春光在心中

    梅寒

        ①某次到南方小城出差,路边招手,一女出租车司机笑嘻嘻地停下来。上得车来,满身的羁旅之苦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内到外的舒爽感。车子打理得很干净,车头上放着两尊可爱的笑佛,阳光透过车玻璃洒进来,笑佛的脸上便被镀了一层金光。有淡淡的茉莉花的芬芳,在车内氤氲。女司机手边上,放着那一幅绣了一半的十字绣,洁白的棉布底子上,绣着大朵的牡丹,红的花,绿的叶儿,嫩黄的花蕊,两只小蜜蜂飞绕其间……那个小小的空间,因了那幅小小的十字绣一下子春意盎然起来。

        ②人声噪杂的都市车流里,浊浪滚滚,一个开着出租车的中年女人,像一尾鱼,在那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那样的日子,不能不说是辛苦的。可辛苦的日子里,她却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她开着车子养家,却用一幅小小的十字绣养心。

        ③养心,有时比养家更难。

        ④另有一位喜欢养花的朋友,她家的花案上,也无甚名贵之花,不过一些寻常的花花草草,可再普通的花草,到她的手里都是那样的别致,那样的生机盎然。有次去她家,看她案上摆了一盆小小的金钱草,细细的油绿的茎干,圆而肥厚的叶片,疏疏朗朗三两枝,却是开在一只小小的粗陶小浅盘里,那花盘很特别,浅浅的,圆圆的,有一个细细的底座,粗朴笨拙,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说不出在哪里见过。见我满脸疑惑,朋友笑着解释,那“花盆”,是一个煲汤罐的盖子,罐坏掉了,被主人扔了,她从小区的垃圾筒里将这个盖子拾回来,划线水,丢进去两枝金钱草,她就欢欢实实地活下来。

        ⑤那碟养在朋友案头的金钱草,是她案上最让人心仪的一道风景。

        ⑥林曾是一位严重的失眠症患者,近年来痴迷上茶道。周末或者假日,电话约上两三好友,带上茶具,找一山间小亭,净手,焚香,泡上一壶热茶,边品边聊。聊风月,说古今,说得都是与当下无关紧要的话题。茶喝透了,人也被润透了。站起身,下山,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曾经的抑郁,失眠,都随着那缕缕茶香而淡去了。

        ⑦采山间流岚,沐明月朝露,茶集天地日月之精华,喝茶养生,古已有之。茶养人,除了茶本身天然的营养元素之外,更在一份喝茶人的心境。其实,真正的养人也来自那份悠然慢品的心境。

        ⑧“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菜根谭》里如是说。想来,性躁心粗的人,是没有耐心等待一朵茶与一泓泉的相逢,等待她在热腾腾的沸水中重生与绽放的,也没有心思在一只废弃的瓦罐里种上一株细细的金钱草的。

        ⑨曾有位长者这样问他的学生:你心目中的人生美事为何?学生略一沉思列出如下一张“清单”——健康,才能,美丽,爱情,荣誉,财富,谁料长者看完清单,不以为然地说: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上述种种都可能会给你带来可怕的痛苦。养房养车养一份好生活,养神养身养一份幸福感,还是从养心起,快乐的代价其实远没有那么昂贵。

        ⑩裁一片流云入茗,摘一朵山花下酒,烟火浓浓的红尘日子里,一片春光,灿烂在心中,沉甸甸的生活,便多几份自在轻盈。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三个事例。
    2. (2) 下面的句子调动了哪两种感官进行环境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车子打理得很干净,车头上放着两尊可爱的笑佛,阳光透过车玻璃洒进来,笑佛的脸上便被镀了一层金光。有淡淡的茉莉花的芬芳,在车内氤氲。

    3.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选文第⑩段的作用。
    4.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先写经历,再写回忆,最后写感悟,三部分层次清晰,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B . 本文有平实的记叙,有细腻的描写,还有富于哲理的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辅相成,使文章韵味无穷。 C . 本文以散句为主,偶尔使用一两个骈句,使文章有了变换之美;全文以现代汉语为主,偶尔引用一两句古文,使文章有了典雅之美。 D . 本文使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表面看来是写十字绣、金钱草、茶道,其实是借之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E . 本文告诉我们:只要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即使生活平凡,也可以拥有快乐;即使身受病痛折磨,也最终一定能够战胜。
三、<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1)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 . 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 . 扶苏以谏故           数:屡次 D . 陈胜                 王:称王
    2. (2)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 . 怅恨久 B . 二世杀 C . 楚人怜 D . 固以怪
    3.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 .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 . 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 . 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 , 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 , 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 , 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②踣(bó):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苦支备                       

      ②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3. (3) 通过艾子的话,苏轼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b >句子默写</b>
  • 10. 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                 
    1. (1)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 (2)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3) 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武陵春》)
    4.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 (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6) 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b >情景默写</b>
六、<b >综合性学习</b>
  • 12.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 (1) 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2%

      凭兴趣做

      25%

      没有计划

      58%

      从不做

      75%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二是

    2. (2) 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书籍的感受。现在请你

      以“阅读”为对象,依照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七、<b >中国名著</b>
  • 13.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是在 《》中提及的。
  • 14. 下面这段话摘自《傅雷家书》,请结合这段文字内容具体谈谈你对此书是“苦心孤诣教子篇”的理解。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八、<b >命题作文</b>
  • 15.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即将走过,回守往事,一定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令你难以忘怀。我们一起走过,那些风雨和艰难;我们一起走过,那些挫折与忧伤;我们一起走过,那些勇气与坚强;我们一起走过,那些成功与快乐……

    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