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1-08 浏览次数: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哥的毛笔书法在班上算是最好的,但与书法家的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 《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来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 没有深意。 C .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 . 今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减少了一倍。(把“一倍”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C .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删除“否”) D .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二、<b >句子默写</b>
  • 3.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            
    1. (1)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 (2)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Ÿ秋思》)
    3. (3) 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 (4) 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劳动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5. (5) 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下片补充完整。

      。可怜白发生!

三、<b >字词书写</b>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jí qǔ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②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职业之神圣。

    ③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duì dá rú liú

    ④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四、<b >语言表达</b>
  • 5. 仿照下面的句子,在空白处进行仿写。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爱她的,爱她的,爱她的

五、<b >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弗敢

      ②小惠未

      ③公将

    2. (2)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B . 本文详写战前准备,略写了战斗过程和战后总结,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 .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急躁冒进,显示了他的“鄙”。 D . 文章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对话内容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言简意赅,文笔非常精炼。
  •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陶潜之略传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 , 则抚而和之,曰:“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博学属文/择其者而从之 B . 著《五柳先生传》/与人佣耕 C . 每朋酒之/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D . 识琴中趣/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3. (3) 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并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六、<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B . 本文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 C . 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D .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的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2. (2) 下列不属于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
      A . 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 . 铁凝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 . 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 . 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3. (3)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的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唯一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④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⑤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⑥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⑦那一刻,很温暖,很难忘。

        ⑧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⑨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

        ⑩“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呆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⑪“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⑫“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⑬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⑭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⑮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⑯她也流泪了。

        ⑰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出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 , 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⑱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品读》2015年第12期,有改动)

    1. (1) 根据小说情节,以“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她给学生布置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发展

      高潮

    2. (2)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的作文本上。

      ②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

    3. (3) 文章第17段、18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很好,请联系全文,说说“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七、<b >命题作文</b>
  • 1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对自己所拥有的却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师长的鼓励、动人的文章、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八、<b >中国名著</b>
  • 1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A】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士兵急待把枪去搠时,那里拦当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丐者,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士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将来,一派杀倒士兵狱卒;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轮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士兵和那看的人;北边那伙客人,都跳下车来,推过车子,拦住了人,两个客商钻将入来,一个背了 A ,一个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箭来射的,也有取出石子来打的,也有取出标枪来标的。原来扮客商的这伙,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罗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

        【B】石秀在楼窗外看时,十字路口,周回围住法场,十数对刀棒刽子,前排后拥,把卢俊义绑押到楼前跪下。铁臂膊蔡福拿着法刀;一枝花蔡庆扶着枷梢说道:“卢员外,你自精细着,不是我弟兄两个救你不的,事做拙了。前面五圣堂里,我已安排下你的坐位了。你可一魂去那里领受。”说罢,人丛里一声叫道:“午时三刻到了!”一边开枷,蔡庆早拏住了头,蔡福早掣出法刀在手。当案孔目高声读罢犯由牌。众人齐和一声。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蔡福蔡庆撇了卢员外,扯了绳索先走。石秀从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1. (1) 【A】【B】两个文段写了梁山好汉两次劫法场的情形,主要是为了救人,【A】文中的A是,绰号是
    2. (2) 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A】选文中的李逵、【B】选文中的石秀体现出来的主要性格特点。
    3. (3) 联系原著,分别说说这两次劫法场的结果怎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