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凌云县民族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更新时间:2017-12-29 浏览次数:2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A . 需要加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加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 . 颜色改变的变化是化学变化,颜色没有改变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 . 发光、放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不发光、不放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 . 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的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 2.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 B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食品防腐 C .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空气
  • 3. 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A . B . C . D .
  • 4. (2017·十堰模拟)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
    A . 体积增大 B . 间隔增大 C . 质量增大 D . 个数增多
  • 5.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B . 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C . 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 D . 提倡“一水多用”
  • 6. 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 . 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 .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7. “硒”是最好的抗衰老物质,人体如果缺少了硒就会“不再年轻”,导致未老先衰。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金属元素    B . 原子序数为78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 .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4
  • 8. 双氧水(H2O2)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方框内应是()

    A . B . C . D .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B .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 C .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D . 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10.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为增强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 . 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 .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1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 .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气密性 D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12.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表示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 B . C . D .
  • 13.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蒸馏水和自来水

    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B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纯水和矿泉水

    观察是否澄清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A . B . C . D . D
  • 15.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 .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 16.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 (1) 变化Ⅰ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是
    2. (2) 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 (3) 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 17.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但是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够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实验室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NO.制取NO可选用图中的装置(填序号),收集一瓶较纯的NO可选用的装置是,从气体性质的角度收集NO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18. 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①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②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③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④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 (1) A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现象
    2. (2) 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 (3) 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 (4)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8g,0.12g,0.24gMnO2 . 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下右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①根据图1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内催化分解8mL浓度为3%的双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为克。

      ②根据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

三、计算题:
  • 19.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克制取氧气。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克。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2. (2) 求反应前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