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四会中学2017-2018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1-17 浏览次数:2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 . 约三四百万年 B . 约一百七十万年 C .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 . 约七千年
  • 2. (2016七上·顺德月考)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3. (2016七上·裕安期末) “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属于(    )

    A . 神话传说 B . 历史事实 C . 考古发现 D . 科学幻想
  • 4. (2016七上·惠民期末)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 .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 .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5. 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出“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共有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人们依据血缘关系住在一起 B .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 . 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 .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 6.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商朝 D . 东周
  • 7. 历史课堂上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等级制 D . 世袭制
  • 8. 在中国历史上“青铜文化”成为了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时期是指(    )
    A .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B . 夏、商、西周时期 C . 商、西周、东周时期 D .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 9. 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骨耜 C . 钻孔石斧 D . 铁犁铧
  • 10. 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 楚庄王 B . 晋文公 C . 齐桓公 D . 越王勾践
  • 11.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③处指的是(    )

    A . 燕国 B . 齐国 C . 楚国 D . 秦国
  • 12.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灵渠的修建 D . 秦朝统一的完成
  • 13.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 . 甲骨文 B . 大篆 C . 小篆 D . 隶书
  • 14.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事上就要对人宽容。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
    A . 《诗经》 B . 《论语》 C . 《道德经》 D . 《孙子兵法》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仁”即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谁的思想主张?他属于哪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家学派思想?战国时期采用该派思想进行改革并取得重大效果的是什么事件?
    3. (3) 穿越时空的七年级某班学习小组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节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孙膑、韩非、墨子

      人与自然——    法制在线——    军事天地——

      教育论坛——    勤俭持家——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下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 (2) 材料二中,商鞅代表了哪个阶级?他舌战的对象代表的又是哪个阶级?
    3. (3) 结合所学,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条内容损害了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4. (4) 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
    5. (5)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 22.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但短暂而亡又发人深思。七年级某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秦朝的兴亡进行研究性学习。
    1. (1) 【开创性的人物】秦朝的建立者是谁?
    2. (2) 【影响后世的制度】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统治者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在地方上又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3. (3) 【震惊世界的工程】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秦朝修筑了哪项举世瞩目的军事防御工程?请分别写出它的东西起止点?
    4. (4) 【发人深思的短暂】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分析总结秦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