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strong><span>18</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说成都人平时最喜欢的休闲活动,那一定是喝茶。但是成都人的喝茶并非重在品茶,而是重在休闲。

    成都茶文化和美食永远都联系在一起。盖碗茶、围炉煮茶等正是这座城市慢节生活状态的表现,喝茶就是要慢慢的,而摆龙门阵是喝茶的一部分,一口茶润(hóu),冲泡间,茶叶的颜色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时间流(shì),三五好友便道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茶馆作为成都极具文化代表的产物,也走进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在老茶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老成都人,同时也能寻到外地客人好奇体验的身影。

    成都人民公园里面的鹤茶社是一座百年茶社,忆当初,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它终于取得了胜利。看今朝,这里茶文化氛围浓厚,鹤鸣茶社在成都已经可以说是妇(rú)皆知,闻名(xiá)迩了。不仅本地人爱去,游客们也会找个时间到那里喝喝茶,聊聊天,拍拍照,顺便试试成都的采耳,感受一下成都的茶社气氛。

    秋冬季节太阳天,成都的大小茶铺更是一座难觅。茶客就着新鲜的阳光,吹开茶水上的浮沫,顺便吹散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一边有百年桂树蔽,和风吹 , 微波荡(yàng);一边有红飞翠舞,熙熙攘,热气蒸腾,正如三鲜和麻辣火锅的和(xié),形成成都最有滋味的“巴适”生活。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润(hóu) ②流(shì) ③妇(rú)皆知

      ④闻名(xiá)迩 ⑤荡(yàng) ⑥和(xié)

    2. (2) 给语段中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①奏(A. zhòu B. zòu) ②辣(A. là B. nà)

      ③鸣(A. míng B. mín) ④荫(A. yīn B. yìn)

      ⑤拂(A. fó B. fú)         ⑥攘(A. ráng B. rǎng) 

    3. (3) 依据文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它终于取得了胜利。 B . 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终于取得了胜利。 C . 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小城茶社终于取得了胜利。 D . 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鹤鸣茶社终于取得了胜利。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人山人海”是它的近义词。 B . “茶叶的颜色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这个句子的补语是“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C . “酸甜苦辣”“和风吹拂”“红飞翠舞”“热气蒸腾”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 . “在老茶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老成都人,同时也能寻到外地客人好奇体验的身影。”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 2.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 (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 . “闾”指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因此“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C . 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束发→弱冠→而立→不惑→知命→古稀→花甲。 D . 家严、家慈、小女,是谦称自家家人;令尊、令堂、令爱,是敬称对方亲属。
    2. (2) 古诗词中常有言外之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言外之意是,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宋朝还会复兴。 B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是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C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明“今朝”的风流人物将不负历史,超越历史,必将造就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一种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D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二、阅读·鉴赏(72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 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2023 年夏天,85 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

    ____

    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 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 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的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 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 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 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①段通过桂海潮的故事引出“立志”这个话题。 B . 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为道理论据,论述了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C . 选文第③段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尽早立志的意义。 D . 选文第⑤段所列举的事例也可以用海伦·凯勒的事例来替代。
    2. (2) 参考第③段的论证思路,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青年人来说,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

      ②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

      ③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

      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

      ⑤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

      A . ⑥④⑤①②③ B . ⑤⑥②①③④ C . ④③⑥①②⑤ D . ④②①⑤③⑥
  • 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崂山道士

    [清]蒲松龄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 , 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 , 竞饮先釂 , 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 , 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箐。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观(guàn)宇:道教庙宇。②蒲团:蒲草编结的圆草垫。僧、道盘坐或跪拜时垫用。③光鉴毫芒:月光明澈,纤微之物都能照见。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如麦芒。毫、芒,比喻极其微细。④分赉(lài):分发赏赐。赉,赏赐。⑤盎盂;盛汤水的容器。盎,大腹而敛口。盂,宽口而敛底。⑥竞饮先醪(jiào):争先干杯。醑,饮尽杯中酒。⑦往复挹(yì)注:指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挹注,从大盛器倒入小盛器,这里指从酒壶倒入酒杯。⑧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⑨蓦然而踣:猛地跌倒。 踣,同“仆”,跌倒。⑩揄揶(yé yú):讥笑嘲弄。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笈往游(背) B . 与稽首(全,都) C . 阴有归(志向) D . 之(感到奇怪)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嘱尽醉 年九十 B . 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C . 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 . 归宜洁持,否不验 得之生,弗得则死
    3. (3)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B .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C .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D .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②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 

    5. (5) 请结合文本分析王生求道却未有所成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出塞                                         【乙】出塞

    [唐]王昌龄                                          [清]徐锡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 (1) 甲、乙两诗同为边塞诗歌,都有的风格。甲诗中的“关”指的是,乙诗所说的“玉关”即玉门关,此处隐喻山海关。 
    2. (2) 请从情感角度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 6.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诗歌出处

    内容

    情感

    舒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国献身的愿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②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

    对国家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⑥

    对时事的忧虑

    朱敦儒

    《相见欢》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

    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⑧

    壮志难酬、时光虚掷的悲愤

  • 7. 名著阅读,完成小题。
    1. (1) 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品主要记述了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虚构国度的离奇经历。 B . 穿高跟鞋的一派与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势不两立。 这是主人公在“小人国”的见闻。 C . 在慧骃这个国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智马。 D . 在“大人国”,主人公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津的公正,得到国王的赞许。
    2. (2)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在收到J.B.霍布森的信之前几秒钟,我想追逐那头独角鲸的念头还都没有穿越美国西北部的念头强。可看完这位尊敬的海军部长的信之后几秒钟,我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心愿,我平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捕捉到这个令人焦虑不安的怪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清除掉。

      链接材料中的“我”是。“我”的性格特点:。请你写出两个关于“我”的情节:

  • 8.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亲爱的朋友们:

    ①我很小的时候,在乡村私塾中读书,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也不知道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自然,不知道爱国为何事。以后进了高等小学读书,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一九一八年爱国运动波及到我们高小时,我们学生也开起大会来了。

    ②在会场中,我们几百个小学生,都怀着一肚子的愤恨,一方面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无餍的侵略,另一方面更痛恨曹、章等卖国贼的狗肺狼心!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

    ③听讲的我们,在这位教师如此激昂慷慨的鼓动之下,哪一个不是鼓起嘴巴,睁大着眼睛——每对透亮的小眼睛,都是红红的像要冒出火来;有几个学生竟流泪哭起来了。

    ④从此以后,在我幼稚的脑筋中,作了不少的可笑的幻梦:我想在高小毕业后,即去投考陆军学校,以后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带几千兵或几万兵,打到日本去,踏平三岛! 我又想,在高小毕业后,就去从事实业,苦做苦积,哪怕不会积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家私,一齐拿出来,练海陆军,去打东洋。

    ⑤随后,我到K埠读书,情形更不同了。就在我读书的教会学校里,同是教员,又同是基督信徒,照理总应该平等待遇;但西人教员,都是二三百元一月的薪水,中国教员只有几十元一月的薪水;教国文的更可怜,简直不如去讨饭,他们只有二十余元一月的薪水。

    ⑥在K埠所谓租界上,我们简直不能乱动一下,否则就要遭打或捉。这种现象不会有点使我难受吗?

    ⑦最使我难堪的,是我在上海游法国公园的那一次。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

    ⑧朋友,我后来听说因为许多爱国文学家著文的攻击,那块侮辱华人的牌子已经取去了。可我们要知道,无论这块牌子取去或没有取去,那些以主子自居的混蛋的洋人,以畜生看待华人的观念,是至今没有改变的。

    ⑨朋友,以后我还遇着不少的像这一类或者比这一类更难堪的事情,要说,几天也说不完,我也不忍多说了。总之,半殖民地的中国,处处都是吃亏受苦,有口无处诉。但是,朋友,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⑩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⑪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 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被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⑫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你们挚诚的祥松

    五月二日写于囚室

    1. (1) 阅读全文,梳理作者的心路历程。 

      阶段

      心路历程

      在乡村私塾读书

      到高小读书时

      后来辗转到K 埠以及上海

    2.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①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 (人物描写角度)

      ②这几个字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炼字角度)

    3. (3) 假如你的好朋友小白要把第段作为纪念五四运动的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从语气语调的演讲技巧方面给他一些建议。 
    4. (4) 读了这封信,你觉得作者具有怎样的精神? 请你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一个与他类似人物的例子,并简要阐述理由。 
  • 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返回舱的“奇怪”外形与“身体”构成

    ①神舟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 和人一样,返回舱也有“五官”“内脏”“骨骼”“皮肤”,甚至也穿“外衣”。

    ②所谓“五官”,其实是指返回舱外表面的几个洞,其中最大的两个洞,是降落伞的伞舱。

    ③返回舱的“皮肤”和“骨骼”被称为“蒙皮+筋”结构。 蒙皮即返回舱的“皮肤”,“筋”即返回舱的“骨骼”,起到密封舱体和支撑加强的作用。

    ④返回舱外面穿有一层特殊的外衣——热控涂层,可以使它在太空超过200℃的巨大温差下,维持舱内温度适宜。

    ⑤返回舱的“内脏”有很多的仪器载荷,单从结构上来讲,最有特点的当属航天员的3把座椅。

    材料二:

    返回舱“成长”过程大揭秘

    (一)“铣(xǐ)”外形

    ①铣是数控加工的一种形式,也称为“铣削”。 在铣的过程中,研制人员通过控制加工工具的旋转和移动,为返回舱“雕刻”出标准“体形”,例如出舱舱门、舱门门框等部位都是采用这个方式打造的。

    (二)“吹”座椅

    ②你可能想不到,这套座椅的头靠、椅盆、椅背是“吹”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热成形工艺,学名为“超塑成形”。

    ③超塑成形是利用金属在特定条件(一定的成形温度、一定的变形速度、一定的材料组织)下所具有的超塑性,来进行塑性加工的方法。在特定的温度和气压条件下,这种工艺方法可以实现返回舱大尺寸、复杂构型零件的整体精密成形。

    (三)“卷”蒙皮

    ④返回舱的“皮肤”是一层金属蒙皮,其中舱门所在的返回舱“头部”球形蒙皮和返回舱“底部”的大底蒙皮是“吹”出来的,而返回舱锥形“腰身”是“卷”出来的,即通过滚弯成形实现。

    ⑤要“卷”得精确,就需要用到滚弯机这一利器。在它的帮助下,金属板材从平面“卷”成了弧面,组合成为三维锥筒。

    (四)“缝”舱体

    ⑥返回舱由多个部分组成,需要通过焊接(包括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两种)来保证它的“天衣无缝”,即保障舱体的密封性。而负责焊接的操作者被称为“铁裁缝”。

    ⑦“铁裁缝”通过十余套工装、七十余道工序、上百个零件,才能把返回舱完美打造出来。

    (五)“热”处理

    ⑧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火眼金睛。现实中,返回舱也需要先后经历490℃~500℃、160℃~190℃的历练,让它的“骨骼”更健壮。

    ⑨另外,在加工阶段和整舱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均匀的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以及不均匀的组织,在加工后,工件或产品内保留下来的应力),这使返回舱在任务执行中有产生裂纹、变形的风险。因此,研制人员会用“热敷”的方式,以特定的温度将返回舱体内的残余应力释放掉,从而保障返回舱在飞行时状态良好。

    1. (1)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整个返回舱“内脏”中,最有特点的当属航天员的3把座椅。 B . 返回舱的“五官”其实是它外表面的几个洞,这些洞是降落伞的伞舱。 C . 在特定的温度和气压条件下,“超塑成形”可以实现返回舱大尺寸、复杂构型零件的整体精密成形。 D . 在加工阶段和整舱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会导致舱体裂纹、变形。
    2. (2)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二提到“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火眼金睛”,返回舱也需要高温历练。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工艺也需要通过高温成型吗?
三、应用·写作(<strong><span>6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0.  请以“照片里,我笑得……”为开头,或调动回忆,或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叙述性文字。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得体;描写生动形象;120字左右。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在赛后采访阶段,无论成绩如何,运动员们都骄傲地披上了五星红旗;升旗仪式上,我们也曾无数次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五星红旗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你和五星红旗有什么故事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