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g)      骗(kuāng)      澈(chéng)      自吹自(lěi) B . 然(è)      染(xuàn)      鸣(gáo)      咄逼人(duō) C . 当(gòu)      劣(zhuō)      自(jìng)      然大悟(huǎng) D . 裂(jūn)      杂(cān)      古(gèn)      歇底里(sī)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撩逗      严峻      朦胧      忆人忧天 B . 踌躇      娴熟      商酌      心不在焉 C . 鄙夷      虚忘      逞能      春寒料峭 D . 狡黠      宽敝      静谧      李代桃僵
  • 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里,万亩油菜花竞相盛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游客徜徉于花海之中,四处人声鼎沸。从空中俯瞰,现场一块块油菜花田相连成片,花群如海,绵延不绝,金黄的油菜花与村庄、道路、游人与日俱增 , 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

    A . 心旷神怡 B . 人声鼎沸 C . 与日俱增 D . 美不胜收
  • 4. 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广安华墓市将天池湖畔石漠化治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整合用好石漠化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制理等项目资金,③在湖畔的仁和、伍家坳等村连片种植青脆李等优质水果约3600余亩,④百无一用的石漠化土地结出“致富果”,变成“聚宝盆”。

    A . B . C . D .
  • 5. 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 )

    ①“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南宋诗人陆游写下了流传千载的诗篇《岳池农家》。②农村是城市的根,承载着故乡的记忆。③近年来,广安市积极打造都市田园,让农业成为“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④如今,通过打造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20多幢民宿酒店镶嵌在稻田之间,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绿色山水图卷般的生态美景。

    A . B . C . D .
  • 6.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所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全书130篇。 B . 总角、豆蔻、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古稀、期颐,都属于年龄的称谓。 C . 《变色龙》的作者是茨威格,他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 林徽因,我国建筑学家、文学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 7. 下列填入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____。

    ①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

    ②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

    ③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④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⑤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

    A . ①④③②⑤ B . ③②④①⑤ C . ①④⑤③② D . ③②①⑤④
  • 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

    ①最近,“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视力的方法,它们都有用吗?

    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视频都是伪科普。

    ③从视频看,宣称能将高度近视变成低度近视的视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博主演示

    “恢复方法”:有的博主表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逆转”近视;有的则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称能治疗近视。另一类则是各种视力训练视频,博主称,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就能降低近视度数。

    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过公众号“科学辟谣”指出,网传内容实为伪科学。具体来看,近视通常涉及眼球的结构变化,特别是眼轴长度的增加。在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始终保持增长,直至稳定下来。这种增长通常是永久性的,无法通过远眺、转转眼球、压迫眼睑等一般手段将它缩短。而眼球中的组织,如巩膜(眼球的外层)在近视的过程中可能会被重塑,这种重塑也不可逆。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没有哪种医疗手段能真正的逆转眼轴,这也是为何近视不可治愈、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⑤多名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表示,部分网传“视力训练视频”,有的没有出处,有的其实是针对散光、弱视等不同眼部疾病的训练视频,并不是针对近视;而且是否能观看这些视频、如何观看等,需要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跟着视频“训练”,反而可能影响视力。

    ⑥对于部分通过按压穴位、远眺等方式“恢复视力”的说法,医生表示,它们与眼保健操类似,有助于舒缓眼部疲劳、预防近视,但无法逆转近视。

    ⑦针对部分患者和博主提出,可以通过屈光手术“逆转”近视的说法,医生也说,要避免两个误区:其一,并非所有的近视患者都适合屈光手术。能否手术,需要经过专业检查。其二,屈光手术的原理是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虽然有机会摘除眼镜,但无法缩短眼轴,本质也不是“逆转”近视。

    ⑧此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特别提醒,要警惕近视能治愈的虚假宣传。国家卫健委指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方式避免近视加重。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不科学的处置可能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伤等严重后果。

    (节选自“上海网络辟谣”公众号,有删改)

    1. (1) 下列不是伪科普视频中提到的“恢复”视力的方法的一项是( )
      A . 通过穴位按摩,“逆转”近视 B . 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 C . 观看视力训练视频 D . 每天按时做眼保健操
    2. (2) 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通过按压穴位、远眺等方式,虽不能逆转近视,但能保证让未近视的人不近视。 B .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还没有医疗手段能真正的逆转眼轴,治愈近视。 C . 近视患者是否适合屈光手术,需要经过专业的检查才能知晓。 D . 在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始终保持增长,直至稳定下来。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以登上热搜的短视频内容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选文按照逻辑顺序,重点科普了屈光手术不能“逆转”近视的原因。 C . 选文第⑧段引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文件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选文中多次用到“目前”“通常”“部分”等词,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
二、积累与应用(21分)
  • 9.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 (1)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 (2)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3.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4. (4) 白居易《卖炭翁》中,“”两句通过描写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写出了穷苦百姓生活的窘迫和艰辛。
    5. (5) 崔颢《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10. 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词中的“鬓微霜,又何妨”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涉及“白发”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2. (2) 古人常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11. 阅读完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之后,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1) 小陈同学读完《西游记》之后感慨道:“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出走——归来’的经历,不禁让人想到一句流行语——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小卡片,阐述对孙悟空“归来仍是少年”的理解。

      知识小卡片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打拼半生,待你归来之时,依然能够保持初心与理想,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炙热的少年心。

    2. (2) 同学们计划开展“名著人物竞猜”活动,阅读《儒林外史》片段,完成问题。

      她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被,穿了七条裙子,扮作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她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文段中的“她”是(填人名),“她”离开宋家的原因是

  • 12.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开展以“诗意人生,共赏经典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根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的内容和意境,下列最适合作为其背景音乐的一项是( )
      A . 《渔歌唱晚》——宁静抒怀 B . 《十面埋伏》——雄伟激昂 C . 《胡笳十八拍》——哀婉幽怨 D . 《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2. (2) 文文同学打算报名参加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于是在班上进行了“飞花令”的练习。

      文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梅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婷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秀秀:(一时想不起来)……

      小贴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改良了“飞花令”,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请你根据前三位同学的诗句,先解释一下本次“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再帮秀秀同学回答。

      游戏规则:

      秀秀:

    3. (3) 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读诗心得。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式,再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词,我赞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抱负;品读古诗词,我赞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态度;品读古诗词,

三、阅读理解(39分)
  • 13. 记叙文阅读

    冬天里的生灵

    ①冬天的风仿佛一道魔咒,吹起时,天空变得灰暗。当它强劲地扫过江淮丘陵时,童年的我眼中曾经活泼的生灵,顿时蔫了下去。飞翔的鸟,飞着飞着,突然往下掉,接近地面时再飞上去,让人心中感觉好一阵惊险。

    ②草与叶开始枯黄衰败,枯草在风的缠绕中呜咽,枯叶沙沙地撤退。家禽与家畜们不再远足,它们尽可能地贴近灶火,暖和身子。

    ③再冷的天,我们也得吸着鼻涕上学。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的缝隙里进来,来一阵,我们一阵脖子,哆嗦一阵身体。有一天,老师看着我们,久久地看着,很认真的样子,突然大笑起来,他说:“怎么一到冬天,我看你们都像‘傻子’?”“哄”的一下,全班跟着笑起来。下课找个坑洼照照,果然,脸庞冻僵,毛发耸起,呆头木脑,像个“傻子”。冬天里,我们犯了错,老师不再用尺子打掌心,他说,冬天孩子们哭起来的样子怪可怜的。

    ④天晴的时候,暖阳像刚出炉的蛋糕一样诱人。有一两只土蜂在土墙的缝隙间往来穿梭,嗡嗡鸣叫。父亲搬一把藤椅坐在院中,院里有株蜡梅花吐着芬芳。他教我背两句诗,一句是“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他说你看冬日里的动物,天晴了沙鸥跳舞跳得很开心,逆风一吹雁阵就溃不成军了。另一句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他说这是写静物,天晴了,一条藤上的雪化了,露出了新绿,抬眼看远处万点雪峰也露出了峰顶。诗中,冬天里的生灵,可怜又可爱,显然父亲很欣赏这两句诗。

    ⑤而当时,万籁俱静,风过小院,轻叩柴门,黄犬卧地,父亲随手翻书,我和妹妹在院里的腐土中挖蚯蚓。不远处,溪流在冰层下流过……

    ⑥阴云在西边翻腾时,天空仿佛写满不祥的预言。人和畜纷纷收拢在家中,青瓦铺就的屋顶,成了冬天各种生灵的庇护。阴沉的天色渗透到人的内心:严寒会来,大雪会来,或许会缺衣少食,会不会还有更多无法预知的灾难和不幸呢?冬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敏感,但也更善良,更多流露出对同类和异类的爱。

    ⑦有一年冬天,我顺着梯子掏了屋檐下的一窝麻雀。五只未长毛的小麻雀,像一群襁褓里的婴儿。第二天早晨,父亲对我说:“昨天晚上老麻雀叫了一夜,我猜就是你掏了它们的窝!”

    ⑧父亲脾气暴躁,发怒时很吓人。我从灶门口端出一只鞋盒,鞋盒里垫满了那年我家打被絮剩下的新棉花,这群“黄口小儿”伏在云朵一样的棉花上哼哼唧唧,仿佛在向我父亲哭诉。父亲照例发了脾气,我也斗胆抗争。父亲让我把它们全送回去,我说如果那样我就不再上学了。

    ⑨我和父亲都是同样的犟脾气,父亲知道这一点。僵持了一会儿,父亲做了让步。他说他会折纸鸽子,作为补偿,他折纸鸽子给我玩。纸鸽子好玩啊,拉它的尾部,它的头就向下啄,翅膀就扇起来……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冷面男人,说着说着,突然出人意料地俯下身子,嘴里咕咕地叫着,扇动两只胳膊就在屋里“飞”了一圈又一圈。他的“变态”在于引我上钩,以期协议的达成。我已经乐不可支。

    ⑩中午时分,父亲并没有折出纸鸽子,而练习本被撕掉了整整一本。他怔怔地坐在椅子上。突然他双目一亮,想起自己童年时的一个伙伴会折这玩意儿。而那个伙伴却住在十几里外的山里。

    ⑪大雪盖了下来。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傍晚,母亲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天,说:“为了你的纸鸽子,你父亲看来要被困在山里了。”说话间,父亲已抬脚进门。只见他成了雪人,眉毛上也是雪。他跺跺脚,雪簌簌地顺着他的黑大衣落了一地。

    ⑫他呵呵地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纸鸽子。纸鸽子有点潮湿,但拉一拉它的尾部,头和翅膀还能动……

    1. (1) 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与父亲相关的几件事,请阅读全文,将下列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父亲答应为“我”折纸鸽子玩作为补偿→③

    2. (2) 阅读文章,品味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的缝隙里钻进来,来一阵,我们缩一阵脖子,哆嗦一阵身体。

    3. (3)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5. (5) 作者曾说“此文为纪念我父亲而作”,文章题目为什么不取为“纪念我的父亲”,而是“冬天的生灵”?
  • 14. 议论文阅读

    ____

    ①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涂抹上彩色颜料完全变了样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随后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事件发生的起因是一位村民因受人之托为造像“穿衣还愿”。

    ②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原本庄严肃穆的佛像被颜料涂抹“毁容”,令人惋惜痛心,也折射出在“文博热”兴起的当下,一些“冷门”文物的保护依旧任重道远。

    ③所谓“冷门”,并非指这些文物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上有欠缺,而是由于它们大多分布在深山荒漠等偏僻地区,较少被开发利用,专业保护力量相对不足,在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之外更可能遭受人为破坏。

    ④近年来,我国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敦煌石窟数字保护形成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等科技设备为三星堆出土文物保驾护航。但是,与这些备受关注的“热门”文物相比,众多散落在山川湖海、城市乡村的“冷门”文物保护同样需要重视和加大资源投入。破解文物保护“冷热不均”的现状,让“冷门”文物保护“热”起来,是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⑤“冷门”文物也是文物,也必须牢牢守住文物安全的底线。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织密安全保卫网,实现文物安全立体防护。完善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于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来说,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联动机制,形成文保部门、公安机关、村两委等联防联护合力,将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才能确保文物在遭遇险情时第一时间被发现、被处置,尽最大可能保护文物不被破坏。

    ⑥文物保护,重在日常。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效率,及时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护的护起来,是避免文物遭受损失的重要保障。此次事件中的摩崖造像,发现于两年前,相关其报告显示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却至今未被纳入文保单位,影响了保护力量的投入,也导致破坏行为可能逃脱法律的惩戒。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发现文物,应及时纳入文保单位保护范围,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相应的资金补助也有助于支持建立起更牢固可靠的防护设施。

    ⑦文物保护,所在地群众是重要的“防火墙”。现实中,与地处偏远的各类“冷门”文物接触最多的是在当地工作、生活的民众,他们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力量。提升公众文物保护素养,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减少因知识缺乏或无心之失而对文物造成的损毁,刻不容缓。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宣讲文物价值、传递文保理念、普及法律知识,能让人们在面对身边文物时多一分敬畏之心,也能促进公众对文物的朴素感情转变为科学保护的热情,吸引更多人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⑧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其中隐藏着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密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文物保护,不仅在博物馆、在实验室、在考古一线,那些散落在山野林泉间的“遗珠”,理应得到更密切的关注和更周到的保护。

    1. (1) 根据内容,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论点式的标题。
    2. (2)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 (3) 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处添加一个论据,下面哪一则材料更合适?请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A.山西右玉县境内著名的明三十二长城部分墙体遭到严重破坏,就是两名施工人员为了“抄近路”,用挖掘机将其挖断的。

      B.2017年,美国特拉华州一男子和两位朋友掰断并盗走了正在展出中的秦始皇兵马俑中的一个“骑兵俑”左手拇指,还在黑暗中抱着兵马俑自拍。

    4. (4)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如果能够回到摩崖造像被毁之前,人们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这处文物古迹呢?请根据选文内容回答。
  • 15.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时秋潦①,涛濑②涨恶。萧铣③以李靖④未能下⑤,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李孝恭从之。萧铣之罢兵营农⑥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 , 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⑦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未易当也。”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潦:同“涝”,雨多。②涛濑:波涛急流。③萧铣: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④李靖:隋末唐初名将。⑤下:攻打,攻克。此处指渡水作战。⑥营农:经营农事,即做农活。⑦蔑:无。

    1. (1) 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1处)

      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弗敢加也:②小信未孚:

      ③若乘水傅垒:④李孝恭从之: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入见            当立者公子扶苏 B . 长勺            躬耕南阳 C . 萧铣李靖未能下            何 D . 我乘其懈而击            操蛇神闻之
    4.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闻唐兵至,大惧,乃悉见兵出拒战。

    5. (5) 曹刿和李靖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四、作文(40分)
  • 16.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⑴言者无罪,出自《诗经·大序》,意思是进言的人没有罪过。交心通气,实事求是,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家说得对不对,暂时不要计较。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实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请以“言者无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⑵何谓捷径?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请以“我找到了的捷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