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4-05-11 浏览次数:32 类型:三轮冲刺
一、积累
  • 1. 班级正在筹备《壮美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板报,以下是部分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卷首语】行走在八桂大地, “绿色生态”目不接:桂林漓江两岸青山万重景,一江碧水画中游;钦州三娘湾海天相连,中华白海豚与船只追逐xī戏,人与海豚亲密互动美景频现; 北海红树林郁郁葱葱 , 这是海洋底栖动物的天堂,空中群鹭齐飞,一派生机盎然;曾被宣布灭绝的东黑冠长臂猿在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一处“中国方舟”,它们在此自由繁衍 , 种群持续扩大……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广西画卷。

    【主题一】蓝天画卷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据监测统计,2022年,广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 95.1%,全国排名第8; 细颗粒物(PM2.5)浓度低于 26.2微克/立方米左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国排名第13; 北海、防城港、崇左3市进入全国前100名榜单,南宁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6名,省会城市第6名。

    【主题二】碧水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大江奔流,时光荏苒。打开广西地图,一条条蜿蜒的“绿丝带”,纵横交错,奔涌不息地滋养着八桂儿女。初夏时,河水清澈,清脆的鸟鸣在山间回响,江上鸬与渔翁为伴, “____,____”的漓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一幅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以独具广西山水特色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广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心、用情、用力,统筹实施漓江全流域生态保护,2022年漓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

    【主题三】青山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广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重点海湾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绿盾”及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等行动。 目前, 已成功创建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及127个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1. (1) 阅读【卷首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ī戏

      目不

    2. (2) 解释【卷首语】语段划波浪线的词语。

      郁郁葱葱:

      繁衍: 

    3. (3) 专题板报内容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4. (4) 阅读【主题二】,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誊抄或将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群峰倒影山浮水 ②黄山归来不看岳 ③孤舟荡漾月照江 ④五岳归来不看山

      上联: 下联: 

    5. (5) 下列从以上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细颗粒物(PM2.5)浓度低于 26.2微克/立方米左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B . 打开广西地图,一条条蜿蜒的“绿丝带”,纵横交错,奔涌不息地滋养着八桂儿女。 C . 一幅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以独具广西山水特色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D . 广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2. (2019·南充) 默写填空。
    1. (1)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 (3)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4) 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5. (5)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
    6. (6) 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7. (7) 《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8. (8)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二、现代文阅读
  • 3. (2024·武汉模拟) 阅读

    用智慧“欺骗”大脑

    ①你是否觉得学习很枯燥,但却能从玩游戏、打球这些活动中获得快乐?你是不是无法理解那些在学习中也能获得快乐的人?秘密很简单,你要知道,大脑是会被“欺骗”的。

    ②人类的大脑很奇妙。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大脑会根据我们的表现给予反馈,这些反馈则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或痛苦:如果我们做得好,大脑就会给我们一些正面的反馈,释放一些让我们感到快乐、满足的化学物质,比如多巴胺等;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大脑就会给我们一些负面的反馈,释放一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焦虑的化学物质,比如皮质醇等。

    ③那么,大脑怎么判断我们表现得好不好呢?其实,大脑是根据我们的期望和结果的差距来判断的。如果结果超过了我们的期望,大脑就认为我们做得好,会给我们正面的反馈;如果结果低于我们的期望,大脑会认为我们做得不好,就给我们负面的反馈。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完成了一个困难的任务,我们会感到快乐;而当我们没能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④那么,大脑被“欺骗”又是怎么回事呢?

    ⑤其实,就是当我们做一些事的时候,期望和结果的差距实际上很小,但大脑却认为差距很大,从而给予正面反馈。这往往来源于一些简单的底层设计,比如规则、目标、反馈等。举个例子,当我们玩王者的时候,我们的规则就是打准,躲好,我们的目标就是赢得比赛,我们的反馈就是得分、排名等。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底层设计,只要我们花足够的时间,达到足够熟练的地步,就能够在游戏中达到或超过预期。当我们做到了这些,大脑就会认为我们做得好,给我们正面的反馈,让我们感到快乐。但其实,我们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的大脑被“骗”了。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难获得大脑被“骗”的快乐,是因为学习的底层设计很复杂,会不断面对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答案,这当然很难让我们达到或超过预期。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可以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原因。

    ⑥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学霸们发现,其实学习是有共性的。什么是学习的共性呢?比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从问题到答案的探索,学习的结果是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这些都是学习的共性。当我们从学习中发现共性,我们就会发现学习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由此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适合自己的目标、规则,比如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快速背下一篇文章、自制思维导图理解一个概念、通过给同学讲题熟悉一种解题思路等;在完成任务后还应及时反馈,比如奖励自己听一首歌、看5分钟漫画等。这样,就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其实,我们的大脑也被“骗”了,但是这次是被我们自己“骗”,是被我们的智慧所“骗”。

    ⑦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这些原则,就能够让我们的学习更有趣、更有挑战、更有价值。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有意义的快乐、有价值的快乐。

    1. (1) 阅读②③段,下列对人类大脑的“奇妙”之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脑会根据我们的预期和结果的差距评价结果好坏。 B . 大脑反馈的方式是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影响人的情绪。 C . 大脑认为做事的结果超出事前期望越多,表现就越好。 D . 完不成困难的任务比完不成简单的任务更加让人痛苦。
    2. (2) 阅读第⑤段,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 打游戏需要足够时间达到熟练,而大脑却认为这很容易。 B . 打游戏时规则简单、目标单一、反馈及时,实际期望和结果的差距很小。 C . 打游戏时大脑被“欺骗”,是因为底层设计简单,导致预期很容易达成。 D . 学习与打游戏相比,底层设计要复杂得多,很难让我们达到或超过预期。
    3. (3) 阅读第⑥段,说说学霸们是如何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
  • 4.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孩子的好

    ①春寒料峭,晚上八点,我在校门外等她。雨忽然下起来,越下越大,哗啦啦地拍打着学校门口的顶棚,本来干爽的地面,不一会儿便水流成河。我准备打电话让她先避一下雨,她却已经出来了。她是守约的孩子,怕我在外面等久了,便急匆匆地跑出来。她也是周全的孩子,在雨季总是随身带着伞。但是这雨实在太大,从教室到学校门口这短短的一段路,她的运动鞋已经进水了,走起路来就像驾船一样。雨中,我把共打的伞偏向她,她马上推了过来:“我的鞋子已经湿了,就不管它了。妈妈,你不要把鞋子踩湿了,会冷的。”路上我把伞又偏向她几次,都被她一一扶过来。到家后,我的鞋里仍然干爽,她的袜子全部湿透了,双脚冷得像冰,在热水里泡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②我应该会一直记得这个细节吧,这个细节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品尝到了生活中的甜。

    ③我想起曾读过的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女儿上小学时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她去学校给女儿送饭,将车停在离校门口三四百米的地方,正准备下车,突然下起了雨。她在车里找了半天,摸到一把伞,慌慌张张地冲下车,把伞和饭一起递给在屋檐下翘首以盼的女儿,让她赶快回教室趁热吃。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还举着伞追了上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小小的女儿撑着伞,把猫着腰的她送回车里。关上车门的瞬间,她的泪几乎掉下来——女儿本可以急匆匆地去吃饭,甚至还可以抱怨妈妈到晚了,但是女儿没有,女儿心里惦记着:妈妈怎么回去?_妈妈会不会被淋湿?

    ④女儿不期然流露出的爱和关怀,瞬间将妈妈击中,于是艰辛尽洗,顿觉余生可期。每个妈妈都应有这样的甜蜜时刻吧,当我们与生活苦苦缠斗疲惫不堪时,当我们在不同的门外专注守望埋头书本的孩子时,有多少妈妈能捕捉到这样一个甜蜜的时刻呢?

    ⑤看见孩子的好,也就看见了生活的甜,这是世间的甘露。

    ⑥但看见是不容易的。

    ⑦前些日子,一个朋友向我倾诉,说孩子成绩不好,她很焦虑。

    ⑧我问:“除了成绩,孩子其他方面怎么样?_身体好吗?_心情好吗?_喜欢上学吗?”

    ⑨“其他都很好,吃嘛嘛香,倒下就入睡,脾气好,取快递、跑腿这些体力活全是他干。人缘也好,班上同学都喜欢跟他玩。他很喜欢上学,每天都去得很早,就是成绩让人恼火!”

    ⑩“你不能接受他现在的成绩,对吗?”

    ⑪“是啊,每次开家长会都特没面子,感觉孩子成绩不好,自己也跟着啥也不是一样。”

    ⑫“其实是你想多了,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普遍存在的,这没有什么好自卑的,他们更需要被父母爱,因为他们得到的认可太少。”

    ⑬“我还是想他成绩好点。”

    ⑭“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成绩好了,其他的却不那么好了怎么办?_比如学习的压力大了,睡眠可能变差,脾气可能变坏——你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呢,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健康又开心的孩子?”

    ⑮她想了想,说:“这么一想,我觉得他现在的状态挺好的。我应该看到他的好,不应该只盯着他不够好的地方。”

    ⑯这个孩子,成绩也许有一天会提高,也许不会。但那又怎么样呢?_他仍然是个好孩子,有一天站在别的赛场上,他的温厚自会呈现它的价值。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是妈妈对他这个人的爱,而不是对学习成绩和一切外物的爱。他感受到爱,内心深处就会生出安全感和价值感,生出扎实的力量,才有持续绽放的可能。

    ⑰看见孩子的好,就看见了生活的甜。你看见了这短暂的安慰,也就能循着这丝丝缕缕、络绎不绝的希望,穿越漆黑的长夜和无尽的荒凉。

    (原文/汤馨敏,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 (1) 读①②段,说说“让我感动不已”的“这个细节”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 (2) ①③两段中,两位妈妈看到了女儿的“好”,品尝到了生活的甜。请简要概括两个女儿的“好”的共同点。
    3. (3) 第⑥段中作者说“看见是不容易的”,请结合“我”和朋友的对话,说说孩子的“好”不容易被看见的原因。
    4. (4) 综观全文,说说“看见孩子的好”对孩子和父母分别有怎样的意义。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淅。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自然景物反衬青春蹉跎而无奈的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B . 词人用“强派”“殊不屑”等词,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不懈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 .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词人平日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D . 这首词以怀旧、写景为主,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2. (2) 秋瑾在词的结尾发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的心声,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亡:丢失。②党:亲友。③竖:童仆。④奚:为什么。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山不增 万钟于我何 B . 帝感其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 . 君之力 固国不山溪之险 D . 杨子邻人亡羊 辍耕垄上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愚公有远大的理想,他相信人力无穷,世代坚持就一定能移走大山,征服自然。 B . 甲文中愚公的家人多数是支持移山的,只有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提出了质疑,反对移山。 C . 乙文中杨子的邻居为找羊召集了多人去追,最终还是因路上岔路太多,没能找回羊。 D . 乙文中杨子了解这件事后改变了脸色,没说话,整日没笑容,可见他有更深的感触和思考。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 (4)  甲文中的愚公,既名为“愚”又尊为“公”,智叟名为“智”却又称之为“叟”。试分析文章给两个人物这样命名的妙处。
    5. (5) 《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寓言具有双重性:表层是一个故事,里层是作者所寄托的意旨或给人的启示。说说你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领悟出的道理。
四、综合题
  • 7. (2023·广西)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班级召开“播撒想象的种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名著中知想象】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我们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了一个魔幻世界,赋予孙悟空多种超凡本领,比如①;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②,带领团队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艾青诗选》中,艾青曾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③的感情。

    2. (2) 【任务二:想象中话未来】班会上,同学们就“未来生活”的话题发挥想象,积极发言。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

      主持人:同学们好!未来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小广:①

      小西:没错,人们只要报名参加星际旅行团,就能乘坐太空飞船到达火星。

      壮壮:大家都说太空,我来说说未来的地球吧。②,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

      美美:我也来说说,未来海底会建立“鲲龙”科考站,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让我们③

    3. (3) 【任务三:实践中谈想象】班会上,因小发明获奖的壮壮分享了他的心得:“想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壮壮的发言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就“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五、写作题
  • 8. 请以“那一刻,我重建了信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